一百十一章,枪毙托洛茨基(1 / 5)
奉天条约。对于中国新军來说。当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胜利。在中国新军代表做了让步的情况下。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具体地说。让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要求俄国的赔款数额从五亿白银降低到三亿。第二。赔款的项目修改成对于侵占中国四十多年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权利补偿。这就给足了俄罗斯人的面子。让其在国内外都很好交代。当然。这个让步不是多大实质性的让步。实际上是中国新军赵阳刚政委为首的代表团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的结晶。大战之后。俄罗斯帝国也是千疮百孔。财政窘迫。能够在三年之内交付三亿两白银。绝对不是小数目。看样子。俄罗斯人又得去麻烦他们的老朋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利贷专家法兰西帝国了。
一帆风顺。万事大吉。应该说是这时中国新军所有将领和官兵的心情。就是普通的满洲地区的民众。也从这一逐渐公开了的条约里感受到了中国新军非凡的威力。在条约签定以后。满洲地区一片欢腾。
奉天城为首的各满洲城市。乡镇。都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走街串户。和新年一样热闹。许多城镇还举行了传统的舞狮子。跳秧歌。踩高跷。二人转等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在新军行政机关的号召组织下。许多城镇举行盛大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夜间。则点燃灯笼。燃放焰火。所有新军大集团的驻扎地。都举行了阅兵活动。在奉天城。因为只有曹福田师团在。举行阅兵的规模远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喧嚣。所以。军团部决议。在各军相继回到奉天以后。将举行更大规模的阅兵。以资纪念。
不仅如此。栗云龙亲自出面。向天津的袁世凯。北京的刚毅。陕西省西安城的光绪皇帝。西太后发出了电报。通报了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
在天津城的新军办事处。则派遣大量人员上街去宣传中国新军的武威。散发传单。街头巷尾地讲解。等等。使中国新军在远东地区的战争胜利和奉天条约的辉煌成就。昭然于天下。
和预想中的一样。天津城的直隶总督袁世凯立刻就向中国新军表示了祝贺。老袁还表示。马上就派遣一个庞大的慰问团。携带大量的物资犒劳满洲新军。同时。又将组成一个由一千名新军官兵编制的直隶军学习队。到满洲新军去学习。培训。在电报上。袁世凯极端热情。用词天花乱坠。恭喜和同喜之情。溢于“言表”。
栗云龙知道这个枭雄的心性。笑笑而已。同时。表示。犒劳的物资。真要送的话。也就不勉强反对了。至于新军官兵的学习班。因为军务繁忙。战争之后的补充和整训工作非常辛苦。中国新军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恢复。暂时不能接待云云。
北京城的老满洲权贵刚毅接到了电报。也迅速回电。但语气和温度都远不如袁世凯。勉勉强强地表示对新军能够战胜俄罗斯强盗。恢复国家失地的祝贺。同时又直截了当地对满洲新军沒有`通过朝廷就直接和一个外国进行缔结条约活动表示了担忧和愤慨。
栗云龙格外关注刚毅老爷子的回电。拿着它和政委等人反复研究商量。让许多军官都不理解:“军团长。不就是一个屁电报。”
栗云龙看了看这个零零后“出生”的军官。不禁咧嘴笑了。
零零后军官。是指从一九零零才加入到栗云龙所部军队中。靠着军功逐步提升起來的军官。他们的见识和素质绝对不能跟老坦克兵们相提并论的。一则他们有很多的优点。如愤青。痛恨列强的侵略。忠诚老实。对上级的命令非常信赖。二则。还有很多糊涂的问題。比如说。对满清政府。皇帝和西太后还抱有幻想怀念。对现代军事理论。国际关系什么的常识都不懂得。对于政治问題的看法更加幼稚。沒有办法。尽管政委决心开办多期培训班來解决问題。可是。战役一个接着一个。事情一拨接着一拨。不仅军官们很繁忙。就是政委自己也抽不出时间來了。所谓的训练。主要侧重在军事的技能和理论的学习上。如果沒有大量政工干部在号召和引导。也许。许多隐患就能公开地爆发出來。
“你们不懂。但是。只要好好学习。将來是会懂得的。”
刚毅的态度。实际上也就是满清朝廷的真实态度。或者说是满洲权贵的实际心理。应该是惊喜交加。喜忧参半。喜的是强敌已去。国家灭亡之险暂时解脱。忧虑的是中国新军强横无匹。尾大不掉。已经势成骑虎。将來满清王朝的结局已经指日可待。通过刚毅等地方官员。侧面责备一下中国新军。出一口恶气还是可以的。
在电报中。刚毅一再责备栗云龙道德上和做事手段上的失策。在轻描淡写中透露出。一个臣下怎样來尊重朝廷。并且。希望栗云龙和赵阳刚象曾文正学习。
栗云龙有些犯难:“老赵。谁是曾文正。”
“就是曾国藩。死后被朝庭赠与的文正公谥号。”
“谥号。”
作为军人。两人虽然也知道一些近代军事情况。但是。知识技能局限。以及态度认识上。对于满清时代的人物并不欣赏。对于晚清。唯一欣赏的清廷官员就是左宗棠。
“刚毅老爷子的意思。是要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