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四章,张作霖旅长来东沟(1 / 2)
东沟镇。一个不大的边陲寨子。人口约三千余。方圆两三里。掩映在一片清脆的落叶乔木之中。杨榆桐树之类。普通平凡。间或有几丛松树。或其他稀罕的物种。城寨的周围有两丈宽的护河。也是边境地区防护用的。自八年前清日两国构兵。受到了一定影响。战后。日兵撤离。朝鲜成为日俄两国囊中之物。这里顿时成为前线。所以。小小的城寨也扩大了防御的规模。连护河都阔了一半。深挖了数米。还设置木栅栏。木竹签。城中还修造了石质堡垒。有自卫保安队轮流站岗。抬枪鸟铳百十枚。
但是。去年开始。情况又有变化。中国新军派遣了一个警备旅进驻。一下子。就使这个古老的小镇子热闹起來。警备旅长叫张作霖。身材矮小。语气重大。满嘴子妈拉巴卡子地口头禅。不过。为人讲究义气。对待军队的管束还算严格。对待周围的百姓也算负责温和。
这一个地方部队一來。就加强了工事的修筑。将镇子里大开地沟。运输了无数辆马车的石块儿。还有许多粉状的青色物资。和水搅拌。然后。灌注在石头缝隙里。堆积成堡垒的圆柱墙壁。加盖石顶。以为新的防御工具。还因着地沟加固石头。成为可以躲避的小屋子。有的地沟深可一米。有的两米。人若躲避进去。斜着进入。绝对沒有安全问題。倒是某处有许多通道。可以随时随地窥探镇外的动静。修造得极为出色。
镇民大惊奇。纷纷观察也纷纷前來帮忙。中国新军名扬天下。为满洲的老百姓争了气。为全大清帝国的人挣回了脸面。那杠杠的。谁不另眼相看。一听说是新军要修筑堡垒。也不管他们是正规军还是地方军。相差悬殊到何种地步。照样茶水酒肉。热烈供应。亲得象老丈母娘招待自己的闺女女婿第一回上门。
这倒罢了。这股子士兵还弄來了十几门不小的钢铁巨炮。长长的。粗粗的。得好些人才能拖动。牛呀马呀人呀。费了老鼻子的劲儿。才从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奉天城里捞了來。稳稳当当地架在镇子的左面一处山坡上。说是山坡。乃是镇民的习惯。其实不过是一片树林掩映下郁郁葱葱的高冈丘子。还甭说。大炮往那儿一塞。周围又弄了好多青色的坟灰和石头疙瘩一沟。威风得很。
“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不用糯米和白灰。”老水泥匠人都奇怪。
“看看。这样做。”
“这些青泥能管什么用。有白灰好。”
“你不懂得的。这是水泥。真正的水泥。一和了水。加了石头砖块。迟疑几日。我的娘。妈拉巴卡子。硬梆梆。贼结实。”
“长官。你见过。”
“我太见过了。我还敲过呢。老子怎么敲打都不见丝毫的动静。比白灰糯米强多了。”
“水泥。水和泥。”
“老匹匠。你是傻呀。沒听我说是水泥。这是洋东西。不。是稀罕东西。是咱新军大老爷们。那些神仙下凡的天兵们做出來的。你想。能不管用。”
“天兵天将。在哪里。”
“老头子。老泥瓦匠。你妈拉巴卡子。你净跟爷爷抬杠。成心不是。”
“军爷。旅长。不是。我真不知道。”
“瞧你挺。挺。挺。哦。我们军长怎么说來着。无辜。对。无辜。瞧你老实巴交的熊样儿。着实沒有见过什么世面儿。我告诉你。就是咱新军的将军们。开着坦克车的。。。。。。”
“知道知道。太知道了。开着坦克车。撵得老毛子满天飞。最后。到处打洋鬼子。抓了很多洋毛子小棒子的女人回來。嘻嘻。俺家的小三还分了一个媳妇呢。韩国的棒子。咦呀。那个肉皮嫩得。啧啧。谁看见了都想咬一口。真的。谁看见了都想咬。。。。。。”
“你做老公公的想扒白灰呀。嘿嘿嘿。不跟你个鸡八人胡扯了。老子要不是服从军长的话。要爱护民众。跟老百姓打成一片。才不跟你个傻冒儿拉瓜这么多呢。老子忙得很。中了。这就是水泥。又叫洋灰。很好。很结实。别说糊石油缝子。就是把你糊进棺材里都顶用得很。你赶紧领着一干儿傻冒给老子干。干好了有奖赏。干不好小心老子割了你的小鸡喂狗。”
“长官教训的是。水泥。洋灰。”
用了好几个月。张旅将东沟一带修筑了两处坚实的工事。炮兵一个连。驻扎步兵一个营。其余部队就转折撤离了。驻军的营长只有二十五六岁。虎不愣登。说话呼啦啦呼啦啦高得象放鞭炮。又快又高。风风火火带着人巡视海岸边。
这天下午。再次來到东沟巡视防务的警备军旅长张作霖。吸着旱烟斗子。美美地回味着那股子升腾不已的辣丝丝气息。两只眼睛眯缝着准备睡个觉。手枪就耷啦在裤腰管边儿。“哎。忙了这几天了要是把分的那个俄罗斯小娘儿们带來。就有好事可做了。”说着话流着一丝的哈啦子。张旅长实在是太累了。
张旅的骑兵警卫连一百余人就分布在镇子里。还有一个营的驻军。一个炮兵连。规模在七百人。“这么多人聚集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叫什么事儿。还海防重镇呢。我看不如叫。。。。。。真还不如编制进大军里头去打汉城。”这是驻军的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