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章,清廷的威胁(2 / 2)
次向西收缩。将徐竹师团和另外一个俄罗斯民族军的师团。驻扎在汉城。其余部队。迅速返回。
朝鲜国王按照新军的要求。将国王的独立执政修改为过渡性的君主立宪政体。最起码要在形势上这样改革。栗云龙的建议是。立宪可以使朝鲜迅速富强起來。能够强悍地抵御日本的侵略。至于怎样实行。那是朝鲜内部的事务。新军不予问责。
李完用应该为朝鲜的第一任首相。负责实际操作。
徐竹师团长。兼任驻守朝鲜的中国新军外交联络使。并为朝鲜军的顾问官。处理一切善后事宜。
西安城。行宫。皇帝。太后。诸大臣。正在殿堂里议论纷纷。谈论的焦点是。已经付诸实施的手段。是否能够遏制栗云龙等人的野心勃勃。
太后`一直责怪盛宣怀。不该将数封电报在两天内发完。不给栗云龙一个喘息之机。“轻重缓急之间。就有许多政略讲究。驾驭之法。本自皇威。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
她是不主张采用过于严厉的方式逼迫栗云龙等人就范的。
其实。清廷也确实做好了准备。哪怕是和中国新军开战。因为天津的袁世凯表明。八万北洋新军已经练成。北京的新军已经调集了十万人。各省的练军之类。尤其以湖北新军最为精锐。张之洞总督手下。已经有新军两镇另两协。全部总数也在二十万以上。
当然。清廷还是不愿意打的。这些所谓的新军。到了满洲新军的面前。能不能经受得起一常狂风暴雨式的打击。能不能坚持一个月都是问題。清廷唯一的利器就是正统地位。号令全国的名义。政治权威。
恩威并济。军政双管齐下。坚决的皇帝在满洲老臣的拥护下。决心改变目前这种不伦不类。不君不臣的尴尬局面。其实。清庭看出。栗云龙等人。恐怕已经不是当年的曾国藩所能比拟。满洲新军的尾大不掉。已经渐露机芽。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西太后。也支持这次对栗云龙的电诏。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建议将栗云龙调遣到西安。给予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上行走的名义。意思是说。实习期间的大学士。候补。他认为。栗云龙等人是天假大清的英纵之才。朝廷只要驾驭得法。是能够为清廷服务效力的。否则。就将成为洪杨之类。危害江山社稷。他还建议。给予栗云龙汉军八旗的旗籍。从各种各样的名誉上满足他。
在这个时候。光绪皇帝又一次采取了主动。但是。其政治上的幼稚也暴露无遗。本意是迫使栗云龙等人转接兵权。消灭祸害于发端。却在实际中走了样。成为激化矛盾的催化剂。
清廷一直在不安中等待。也在等待中调集了各地的精锐部队向京津地区集结。
这时候的`袁世凯。是最纠结的。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以他的见识。和满洲新军交战。那是必然失败。如果偷袭奉天等地。摧毁中国新军的基地。则一定要和他们形成了死战恶战的局面。那时。自己纵然得一时先机。也就被中国新军的入朝大军打得屁毛不剩。为清廷火中取栗。那显然不是老袁的性格。
清廷的旨意已经明发给他了。要他悍然遏制满洲新军的肆无忌惮。但是。他按兵不动。
绝对不能和满洲新军交恶。那才是自撅坟墓呢。可是。一直坐视满洲新军的增长壮大。自己天津镇的北洋新军。迟早是人家的口中之物。还是第一口。中国新军的不臣之心。已经溢于言表。敢于剃发。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啊。要知道。大清朝大历史上。就有一位乾隆朝的满族侍郎。汉族总督因为违诸。在头发问題上被判处绞刑。一位王爷则丢掉了爵位。那是多么大的事情。就是当年的吴逆三桂。也不敢在造反前造次吧。改军兵的服装。顶戴也变了。这简直是反了。
不如看看形势再说。对。先派人通知栗云龙。狡兔三窟。先建一窟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