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袁朱会谈(1 / 3)
一贯喜欢在国际关系中玩弄阴谋诡计的日本政府。在进行了种种无赖式的自我表白以后。在第五天。因为中国新军的公开宣战。也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宣布。对中国新军处于战争状态。
两国都沒有派人给对方正式的书面通知。而是以通电的方式。因为中国新军自然不屑一顾于到日本国派驻领事。日本的外交官被羞辱以后。全部撤离了天津。事实上。这一场战争。是上一场战争的继续。中间不过是间隔了大半年而已。
西元一九零四年五月十一日。中国新军对日宣战。同日。日本政府应战。战火逐渐从上海地区向大清帝国更多的地方燃烧。第一阶段。日本帝国自然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它的强大海军舰队。任何一支。都可以轻易地将中国的海军。无论是潺弱不堪的清廷南洋海军舰艇。还是庞大的新军海参崴舰队。一举歼灭之。囊括了世界第一流海军绝大部分精华的英国舰队。已经将精锐和主力舰只的大半加入到了日本特混舰队之中。制海权在日本人手中。他们可以随意地进攻中国清廷的控制区域和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海参崴地区。随便一个地方。在西太平洋上。日本舰队已经是令人畏惧的存在。不仅如此。就是在世界上。也沒有哪一支海军舰队敢与争锋。
在大量地争取了英国皇家海军支援的同时。日本的几个造船业中心也在加紧制造新的舰艇。仅仅是新开工的航空母舰就有四艘。聚合了英国。德国造船业的精英。日本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有些则是巨型商船的改造。所以。日本海军预计。在一年之内。海军还能够得到三艘航空母舰的新队伍。
这种前期的战争形势。给了中国清朝中央政府一个尴尬的地位和绝大的难題。日本政府舞动海神的三叉戟。却是意在中国新军。不仅是经济掠夺。也是军事演习。将软弱涣散的清廷政治。逼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境地。
到底怎样处理对战争双方的态度。清廷觉得委屈和棘手。
首先。清廷决定厘清和满洲新军的关系。
两天的时间里。清廷的西安政府和奉天之间进行了频繁的联络。北京的王文韶和天津的袁世凯也都沒有闲着。几方都进行了认真的磋商。千方百计地构思对付日本的办法。
清廷中央政府非常庆幸自己。还沒有将都城草率地搬迁到北京。那样的话。不仅直接处在满洲新军的兵锋威胁之下。而且。将成为现在日本进攻的首要目标。日本的强大舰队只要之逼天津。叩开了这个东大门。其陆军的精锐主力将直捣北京。按时。满清政府和皇帝太后们。将不得不面临着第二轮的溃逃。就象《三国群英传》游戏里的设置一样。连续失败几次。部队的士气将极大降低。清廷的威信将不堪收拾。
光绪皇帝亲自出面。在电话里要求栗云龙立刻就派遣空军和海军南下做战。同时。调遣陆军主力南下。帮助上海一带的陆军作战。清廷甚至做出保证。从天津到上海一带的运河沿线。清廷会立刻派遣人手帮助大军南下的。
清朝皇帝宣称。只要满洲新军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就将是大清帝国的真正忠良。以后任何人的造谣中伤都会被大家抛弃。只要满洲新军能够保卫了东南沿海。则生灵数百千万因而保全。国家版图也能金瓯无缺。栗云龙将成为千古名将的榜样。皇帝还进一步向栗云龙做出表示。以前封他为渤海郡王。后來降低为辅国公。是有原因的。就是担心他尾大不掉。祸害国家。现在。国家有难。如果他能抛头露面。勇于靖难。则清廷将恢复对他的王爵封赏。还要加至多罗靖国郡王。甚至。连亲王也不是不可能的。
栗云龙蜿蜒拒绝了皇帝的诱惑。同时。真诚的讲述了这样做的困难。
他不是多熟悉《清史稿》。也未必就知道清廷的历史上。那些被封王爵的人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今天亲王。明天郡王甚至成废人的旧帐。
“满洲新军要维持在满洲和朝鲜的战争。已经非常困难。要全面地保护东南沿海。是不现实的。甚至。即使能够抽调兵力南下。也无济于事。日本的海空军力量非常强大。在上海的平坦水网地带作战。新军并不适应。”
“即便海军也是。恐怕海参崴的海军舰队还沒有到达上海。就已经被日本的三支特混舰队加以包围歼灭了。”
不过。栗云龙却给清廷提供了一个新奇的建议:“不要指望满洲新军的任何援助。因为。中国新军在对敌宣战的时候。并沒有拉拢朝廷中央。日本在宣战的时候。也沒有正式宣布对中央。清廷的中央政府是有很大回旋余地的。皇帝和中央政府不应该害怕。在敌人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冷静面对。一是不惧怕敌人登陆和沿海的进攻。要将沿海地区的人员和物资及时地撤离。等待日军登陆深入。日军的进攻重点不是那里。自然也不会深入。故。不必担心南方的安危。还有。中央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以此为契机。加紧训练军队。最后是让东南沿海地带的地方督抚们理智地。冷静地。屈辱地对敌人洽谈。”
栗云龙的话。让清朝中央政府的官员。那群军机大臣们和皇帝太后痛恨不已。不过。栗云龙后面的话让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