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十四章,逼向骏河湾(1 / 2)

加入书签

中国新军的总部沒有过分地关注大山岩一个人之于日本国家政局变化的意义。而是继续进兵。栗云龙说:“我们对东方邻邦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这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直到他们彻底投降。我们在军事上是不能松懈的。”

政委也建议。继续军事行动。但是。他又说:“我们可以从政治上向日本提出试探。如果能够早结束战争的话。最好不过。”

欧阳参谋长也从奉天发表了电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军是必然的。也许。只有占领了抵国的都城。才能使他们彻底的绝望。”

前线的诸位军长们。感到很恼火。因为。他们计划在战斗中俘获这位大名鼎鼎的日本强人。现在。他自行了断。使中国将军们的理想破灭了。

孙武强烈要求。海道和陆道并进。继续向东方推进。他认为。日本的东京集团。虽然号称还有三十万到四十万人。武器也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可是。其战斗力非常低下。他的一个军就可以将其彻底地扫荡掉。

张德成军长则向栗云龙表示。自己的一个军。就可以从海道出发。实施横扫日军大半岛南端的任务。胜任从沿海地带侵入东京西北地区的战略计划。

中国军队沒有任何地停顿。甚至。连政委关于政治试探的动作都沒有得到实施。主战的栗云龙决心进军东京。彻底控制日本。解决东亚最大的问題策源地。

可惜。他还沒有來得及动作。就听到了一个很意外的消息。

“中国新军的诸位将军阁下。兹有新宫。田边诸城地区的日本官民。特借九州渠道。表达投降之诚意。。。。。。”

这是山下大将发來的电报。因为他奉命还和日本的各地官员保持者联系。以栗云龙的意图。是让他做政治宣传报道。对所有的日本官员和军官劝降。

山下大将汇报了他瓦解这些日本官员的情况。他当时说。中国军队五百架飞机。两个大海军舰队。约两千辆坦克。十五万人的军队。即将登陆半岛。还有。在大坂。京都一带的中国军队十万人也将转锋南下。南北对进。日本的这个半岛地区。绝对沒有任何的防御能力。希望这些人为了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悬崖勒马。

这样的说法。很有威胁性。他还从根本上讲述了日本的前途。条理分明。深刻真挚。以情动人。

大将自己倒不怎么样辛苦。倒是辛苦了他的那些部下。每天不断地向所有的日本电台传播着。

这话是胡说八道。因为日本军队和地方官员。虽然因为战争紧急。已经大量购买了英国和德国的无线电报。可是。日本人沒有常规使用。山下的政治攻势沒有多大效果。

实际上。大坂以南的日本地方军队。还想抵抗一阵子。那些官员们。也做好了拼命的准备。还想方设法地煽动民众对于中国新军的仇恨情绪。地方的军队有五万余人。装备很差。可是。战斗的意志很坚决。还有十余万的民兵。抄着棍棒鸟枪之类的。准备和中国军队决战。更有甚者。还有一些日本人。在城市里设立了许多的弯曲通道。准备巷战。一些日本的无赖和黑道组织。则准备了许多的砍刀和板砖。

大山岩死了。

这个消息一传到这里。所有的日本官员都呆了。

大山岩。是日本的军魂。作为首相和军政府的首脑。权利之大。远远地超越了天皇。因此。在后期的战争里。在普通日本官员和士兵。民众的心目中。是绝对精神支柱。

大山岩元帅不是病死的。而是自杀的。这一点儿。已经潮水一样在日本传播开來。绝望的情绪伴随着痛哭失声。瞬间就击垮了半岛上的日本人。

当山下大将转达的敌军投降的消息传來时。中国军队已经动身了。虽然整体上的战略规划沒有进行。可是。先遣队已经出发。

海军舰队的一个巡洋舰支队。四艘军舰。外加八艘普通的船只。运载着一个营的中国新军。一个营的朝鲜军队。三百名日本新军。迅速地通过纪伊水道。扑向了田边城。在那里。中国军队虎视眈眈。谨慎的海军舰炮。昂扬着。准备战斗。而配合的十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则在港口和码头上巡逻。奇怪地找不到日军的海岸大炮。

根据情报。那里应该有日本的四门海岸巨炮。那种大炮。至少在五千斤以上的。一旦被这些巨无霸家伙击中。谁也受不了。恐怕那些巡洋舰挨上三五颗。就得进海底喂鱼。而那些小型和中型的木质运输船要是挨了一颗。说不定立刻就得断成两截儿。

飞行员在天空郁闷着。不仅沒有想象中的敌军大炮。就是连一般意义上的堡垒工事都沒有。。海滩上也找不到一个日本士兵。日本的军旗也沒有一杆。

于是。在空军的警戒下。海军巡洋舰一字排列开來。掩护着登陆船队以小船向海滩上行驶。

中国新军士兵照例是老太爷。将日本新军驱赶在第一线。朝鲜军在第二梯队。然后。自己才安全地出发。

日本新军在海滩的淤泥里吃力地行走。然后。登上了陆地。他们的步枪胡乱地威慑着。清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