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章,逼台北(1 / 2)

加入书签

“中国新军所向无敌。”

“中国新军是天下闻名的坦克军团。”

“中国新军在五年前于京津地区横扫八国联军。保护了清帝国的安危。”

“中国新军已经击败了俄罗斯沙皇军队。恢复了满洲地区。还在朝鲜半岛击败了日本军队主力。攻入日本。迫使日军投降。”

“中国新军的精锐海空陆军。又來解放光复台湾了。”

“中国新军是仁义之师。秋毫无犯。军纪严明。为了国家的稳定。民族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而战。是台湾百姓的好朋友。亲人。甚至比亲人还亲呐。”

这样的消息一经点出。就沸腾了。在奔走相告的居民们的自发宣传里。迅速地传遍了台湾的北部沿海地带。

中国军队特殊的政工干部。成为这一时期最特殊最给力的资源。能量源。他们深入街头巷尾。民户郊区。以战马的骑乘。加快了宣传的速度。以温文尔雅的官话。绅士风度。殷勤的劳动。让所有的台湾人都耳目一新。他们竞相诉说。从來沒有见识过这样的好队伍。。

“真是天朝大军。仁义之师。”

“我们大清国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是咱百姓的兵哥哥。”

基隆港口内外。成为一个沸腾的。喧嚣的世界。越來越多的百姓们涌來。朝圣般地瞻仰了中国新军的军威军容。他们那一身土黄色迷彩的冬季军装。绝对异常于任何清国军队。日本军队。和这港口里停泊过的其他国家军队。而中国新军官兵胸膛前悬挂的短小精悍的乌黑色枪支。成为他们最惊奇喜欢的东西。

“这是咱中国兵的法宝啊。老远远一扣枪。哗哗哗。对面的小日本儿就死了一大片儿。”

“真的。你见过。”

“我沒见过。但是。我听说过。”

“牛叉。”

“既然是咱清国人。怎么又叫中国新军。”

“刚才那位兵大爷说了。他们是咱清国人不假。可是。又有所不同。他们的名字是中国新军。中国新军。听懂得了沒有。你看。他们的军衣。大枪。还有前面已经拉走过的大炮。哪一样不是新的。你见过吗。咱大清国哪会儿有过。刘永福将军的黑旗兵。手里搂的都是那种笨笨的长管子。”

“你听说过飞机坦克沒有。”

“怎么沒有。日本的飞机不是满天飞。”

“哧。早就叫咱中国新军的兵给打光了。现在。满天飞过的都是咱中国新军的飞机啊。那不。嗨。我日。又一只。坦克沒见过。我也沒有见过。铁疙瘩。打不死。戳不透。狠着呢。”

中国新军重视宣传发动工作。使当地的居民和军队有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军民共建。相互帮助。尤其是基隆的民众。潮水一样涌上海滩码头。帮助中国新军卸下物资。还有更多的人主动要求参加战斗:“军爷。要我不。我能打。要不。我领着你们。我知道哪里路熟。近。好走。咱们撵上小日本。将他们统统打成稀泥巴。”

收复基隆仅仅三天时间。就有城市和附近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沿海地带居民赶赴港口迎接中国新军。携带了大量的粮食物资等。还积极踊跃地提供了数百名向导。当下。还有两千多人吵着闹着要当兵。

这期间。中国新军向台北地区的全面进军中。附近战地闻风而动的台湾百姓。几天之内。不下三十万。蔓延到桃园。新竹等淡水河流域的地区。他们揭竿而起。纷纷响应。攻杀当地的日本殖民主义机构和官员。驱逐当地的日本移民武装。抢夺物资。修筑道路。为中国新军传递消息情报。发挥了重大作用。

台北城。清朝统治时代遗留下來的城墙和城门还在。不过已经面目全非了。日本败兵逃进了这里。利用此前就准备好的工事。构筑了城北五里外的第一道防御线。日军拼命抵抗。

中国追兵数量不多。一见敌人顽抗。稍稍接触就返回了。去堵截路上到处鸡鸭鹅乱叫的日本溃卒。

登陆第四天。中国新军集结了一万基本军队。两千余日本新军。约六个团的编制。向盘踞在台北地区的日本军队。发动了总攻击。

经过两天准备。中国军队一面休整。迅速恢复了体力。抛弃了海上十数天长途跋涉旅行的辛劳。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同时。对整个台北地区的地形地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台湾的民众。焕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三万民工自发地为大军担任后勤服务工作。抬着担架。粮食。锅碗瓢盆等。誓为新军官兵的后盾。与此同时。四千名参军的热血青年。被编制为两个补充团。抽调中国新军的基干军官和老兵。另起炉灶。搭建起架子。将缴获的日军武器配发给他们。加快整训。在短短的两天时间。甚至是一天时间里。使他们学会了开枪。刺杀。口令等最基本的项目技能。然后。就组成了收容队。参加了战斗。不过。在战斗后期。事实上。还有超过三千名民工和其他一些壮丁。加入了战斗。使中国新军的势力。远远大于表面数字。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军独占其而。唯一不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