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国运纪事(9)(1 / 3)
汉阳起义。领导汉阳光复的是文学社阳夏支部长胡玉珍。胡玉珍(1890~1915),字聘三,河南巩县人,16岁投湖北新军当兵,先与同志组织益智社,后并入文学社,任新军第四十二标文学社代表。10日,他借采买之机去武昌打探消息,适遇文学社副社长王宪章出逃至此,才知道武昌城内革命机关遭到破坏的情况,回军后将这一情况报告书记王缵承。11日,王缵承派出的士兵回来报告武昌已被革命军占领,便决定当晚在汉阳发动起义。胡玉珍换上便衣亲赴汉口通知二营代表赵承武布置,同时又派人赴信阳通知三营代表刘北欧。晚上8点多,胡玉珍取出密藏的三粒子弹,鸣枪为号,举行起义。起义士兵很快占领钢药、兵工两厂,并把三门大炮拖上龟山。是日拂晓,起义军在龟山设立了指挥部,指挥炮兵轰击躲在“楚材”号军舰上的清军。“楚材”号连中数炮,仓皇逃走。汉阳光复。革命党人在汉阳建立了革命政权,胡玉珍等人推日知会会员、入狱多年的李亚东任汉阳府知府。
汉口起义并成立军政分府。11日上午,驻汉口新军第四十二标二营的士兵代表赵承武等人得悉革命党人已在武昌起义,便于下午1时召开会议,决定当晚与汉阳同时行动,并推排长林冀支和胡光瑞等人为特别干事。晚上6时,赵承武和胡光瑞集合士兵起义,标统张永汉和管带陈钟麟见状逃走。革命军一直追到刘家庙。12日,汉阳革命军到汉口,汉口局势得到稳定。
汉口光复后,为办《大江报》而被清政府下狱的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出狱。他们与湖北军政府取得联系,军政府派蔡济民率兵与他们同返汉口。他们对黎元洪、汤化龙争,对武汉保卫战和推动湖南等省的独立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军政分府有些自行其是的做法也加深了它与湖北军政府之间的矛盾。
刘英在湖北京山起义 刘英,湖北京山人,曾入日本明治大学学习,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共进会,协助孙武等人设立机关多处,准备发动起义。共进会预定刘公为都督,他为副都督。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刘英于本日在湖北京山响应,当晚收缴清军枪械。次日,刘英用********军政府湖北副都督的名义布告,即日率军攻克天门县,杀清知府荣浚。随后,在天门整编义军,攻克潜江、监利、公安等县。其弟刘铁率军增援汉阳。11月,刘英义军接受安(陆)、襄(阳)、郧(阳)、荆(门)招讨使季雨霖的收编。
湖北军政府宣布对外方针:汉口设有英、日、法、俄、德5国租界和瑞典、比利时等11国领事馆。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国驻远东舰队云集汉口,一时多达20多艘,炮口直指已被革命军占据的武汉三镇。但是,为了不使战火波及租界,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是日军政府照会各国驻汉口领事,宣布七条对外方针:(一)所有清政府此前与各国缔结条约,继续有效。(二)赔款外债照旧承担。(三)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内之各国人民财产一律保护。(四)所有各国之既得利益一体保护。(五)军政府概不承认本照会之后各国与清政府订立之条约。(六)各国如有助清政府以妨碍军政府者,概以敌人视之。(七)各国如有接济清政府战事用品者,一概没收。
湖北军政府编组所属军队为4协,任命宋锡全、何锡藩、邓玉麟、张廷辅为协统。
孙中山在美国丹佛市获悉武昌起义,决定放弃在美筹款计划,转赴欧洲从事外交活动。
清廷命湖广总督瑞革职,暂署湖广总督,戴罪立功。命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往剿,湖北军及援军悉听节制。萨镇冰率军舰、程允和率水师并援之。命张人骏、程德全、朱家宝、冯汝加意防范。另各省督抚严密侦防,以免海外革命党,潜入内地,滋生事端。命直隶、河南、湖北等省督抚加派军队,认真保护京汉铁路及黄河铁桥。
10月13日。湖北军政府开军事会议,黎元洪当众宣布赞成革命。
清廷以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弃营潜逃,革去其湖北提督,命其进兵收复武汉。并命停永平军事演习。
清陆军部大臣荫昌派员赴日使馆恳请由日本火急购买炮弹30万发,枪弹6400万粒,步枪1.6万支。
10月14日。清政府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并任命岑春煊为四川总督,俱督办交付事宜。命贝勒载涛督禁卫各军守近畿。命编组陆军第一、二、三军,派荫昌、冯国璋、载涛分别督率,以第一军赴鄂,第二军备调,第三军驻守近畿。次日,袁世凯以足疾未愈复奏清廷,拒不就职。
谭人凤、居正奉黄兴命抵武昌,召集党人开会,议决谭、居二人速回上海,请黄兴、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并促各省响应。
孙中山致函英国金融界,呼吁给予中国革命以财政支持。
学部奏全国现有学生1626720名,学堂52650处。
10月15日。《大汉报》在汉口创刊《大汉报》系由胡石庵创刊主编。胡石庵(1874~1926),原名人杰,又名金门,字石庵。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起义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