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空对空导弹3(2 / 2)

加入书签

系统的负担,一型两用还节省了研制经费,

●3.性能数据

弹重:112千克

弹长:3.10米

弹径:165毫米

最大射程:55千米

最大速度:3马赫

最大过载:35~50g

战斗部:12千克重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

动力装置:1台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引信:主动雷达/触发引信

制导系统:惯导+无线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或红外线成像

六、中国台湾“天剑”导弹

●1.基本概况

“天剑”导弹是中国台湾当局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近距导弹,主要型号有“天剑”Ⅰ型和“天剑”Ⅱ型两种,“天剑”Ⅰ型导弹是在美国AIM-9N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属于第三代的红外线近距格斗导弹,性能接近美国的AIM-9L,该弹已于1991年开始装备使用,以替代台湾当时现役的AIM-9N型导弹,“天剑”Ⅱ型导弹为中国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天剑”Ⅰ型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第三代中程空对空导弹,1989年研制成功,并进行导控飞试和与IDF战斗机界面系统的研制,1995年投产并装备部队,“天剑”Ⅱ型导弹性能较为先进,接近于美制AIM-7“麻雀”空对空导弹,具有全天候、全方位攻击和抗电子干扰的能力,

●2.导弹结构与特点

“天剑”Ⅰ型导弹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外形与AIM-9L非常相似,也采用鸭式布局和前翼操纵、尾翼稳定的方式控制飞行,该弹装有一台改进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点火离架后,硝烟消散较快,不易被目标机发现,

“天剑”Ⅰ型的导引头采用制冷型锑化铟探测组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全向攻击,其弹头内装有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并采用环形破片杀伤战斗部,

“天剑”Ⅱ型导弹类似于美国的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AIM-120,在研发“天剑”Ⅱ型导弹的过程中,美国的“麻雀”导弹也成为IDF号战机挂载的导弹需求之一,所以“天剑”Ⅱ型导弹的气动力外形设计上也以“麻雀”导弹为基准,这也是早期国外媒体或者出版商多半认为“天剑”Ⅱ型导弹是半主动雷达导引的原因,虽然到了IDF研发后期“麻雀”导弹已经不再是必备的系统,整个外形的规划并未因此变动,为了降低轻型战斗机携带中程空对空导弹之后对运动性能的严重影响,IDF采取在机腹中线以半埋的方式,将两枚导弹纵列挂载,这也是目前IDF的标准挂载形态,日后展出的模型当中曾经展示在机翼内侧的挂架上各携带一枚“天剑”Ⅱ型导弹,

●3.性能数据

射程:18千米(Ⅰ型);30~40千米(Ⅱ型)

速度:2.5马赫(Ⅰ型);4马赫(Ⅱ型)

发射重量:90千克(Ⅰ型);19千克(Ⅱ型)

弹长:2.84米(Ⅰ型);3.6米(Ⅱ型)

翼展:609毫米(Ⅰ型);750毫米(Ⅱ型)

制导:被动红外制导(Ⅰ型);主动雷达(Ⅱ型)

引信:激光近炸(Ⅰ型);主动雷达引信(Ⅱ型)

战斗部:破片式高能炸药战斗部

弹径:127毫米(Ⅰ型);203毫米(Ⅱ型)

动力装置:固体发动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