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主导交易世界的三个维度(3)(1 / 3)

加入书签

“哦,是这样的,”美丽善良的王后告诉他,“这是我去世的父亲的肖像,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每天都在想念他,因此悒郁不欢,愁眉不展。幸好有个商人拿了这幅肖像来到这里,于是我请求国王用最富裕的城市治安官的代价,从商人的手中换到了这张画。”

哦,原来我的画像价格比我卖出的更高,珂勒睦悲愤地想着,然后他发现他竟然已经不会绘画了。

经济学感悟:某些特定的东西只对某些特定的人才有价值或才有更高的价值,成功的商业行为就是找到这二者并使其对接。

【2】费塔尔城堡的故事

一位老骑士死了,他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这座城堡是当地富人们都想拥有的。但是,这位继承人很快发现他陷入了麻烦之中,因为他的父亲除了这座城堡之外,再也没有留给他一分钱。而维护这座城堡的日常开支,每天都要花掉一大笔钱。

年轻的继承人只能卖掉他的城堡,但是当地买主趁机压低了价格,因为他们知道,像这样的城堡,除了他们,在当地是不会找到别的买主的,所以他们当然有理由这样做。最后他们提出了最低的价格250法郎,除此之外一个子儿也不会多给。

不过,年轻的继承人也是一个聪明的家伙,他回答说:“除非,你们给我10万法郎,否则,你们会发现自己必须要为这笔生意支付更多的钱。”那些人哈哈大笑,赶走了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回去后,就在城堡门前插了块牌子,上面写着:今日价格10万法郎,明天将上涨到15万法郎。然后他拆毁了城堡的外墙。城堡的买家很是吃惊地看到这件事发生,不明白年轻人在捣什么鬼。

到了第二天,城堡门外的牌子上写着:今日价格15万法郎,明天将上涨到20万法郎。然后年轻人命人拆除城堡的内墙,这时候买家急忙出面干涉:“你在干什么?你这个混蛋,如果你敢拆掉内墙的话,我一个子儿也不会付你的。”

“或许你不需要支付一个子儿,”聪明的年轻人告诉买家,“只不过,等到你明天想要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必须要支付20万法郎。而我可以发誓,你所买下的会是座连碟楼也没有的城堡。”

果然,到了第三天,城堡的价格已经上涨到20万法郎,而年轻人则已经着手拆除城堡的古老碟楼。此时,买家终于屈服了,他不得不支付了20万法郎,却只得到了失去外墙和内墙的城堡。现在他终于后悔没有早作决定了。他只记得年轻人必须要把城堡卖掉,却忘记了自己也有着非买不可的理由。

经济学感悟:价格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而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主观心理的影响。

【3】无耻的磨坊主

哈夫萨拉是捷斯基克隆诺夫地方的磨坊主。虽然他的长相凶恶,一脸克拉特诺什山神一样的大胡子,但他却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一年秋天,因为收成比较好,他的磨坊生意也特别好,附近村庄的许多农民都把谷物拿到他这里来处理。这样一来,他和他的三个伙计就忙不过来了,于是他又从附近的村子里招了一个名叫米哈依尔的青年来做帮手。

这个米哈依尔平时沉默寡言,看上去是个老实本分的家伙,每天似乎都在忙活着。但是哈夫萨拉慢慢发现,由米哈依尔管的那架磨的效率总是最低,经常一整天也磨不完三袋子小麦,这让哈夫萨拉很不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个米哈依尔在他九天的雇工生涯中,有两天都泡在村里的小酒馆,跟那两个寡妇东拉西扯。于是在第十天,哈夫萨拉辞退了米哈依尔,给了他100克朗作为工资,这在村子里可是相当丰厚的一笔钱。

等米哈依尔离开哈夫萨拉的磨坊后,哈夫萨拉在他的床上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在一生中见识过许多无耻的无赖,但是却从来没见过像您这样无耻的家伙,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

经济学感悟:任何交换行为的交易价格制定,都要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于个人心理上的主观认知,是价格是否恰当公正的主要评判依据。

【4】黄油吞噬机

克拉塞维茨城的巴伦先生是个喜欢贪小便宜的家伙,他总是习惯于偷鸡摸狗地搞一些零碎回家,并为此沾沾自喜。

有一次,巴伦先生去城里一家饭馆吃饭,在那里他点了一份面包和一份牛排。他边吃边看桌子上摆的价目表,发现这两样东西竟然要25福林,这让他感觉很不痛快,于是他就琢磨着怎样才能把这次的损失补回来。偷餐具或桌布是肯定办不到的了,因为侍者就站在桌子旁边;赖帐也不可能,看看门口那两个健壮的保安就知道这简直等于找死。忽然间,他盯上了桌子上的免费黄油,于是他就把黄油都舀出来涂抹他的面包,一罐用完了就拿起邻桌的,一连抹了六罐,直到把他的面包抹得像金块一样才肯罢休。于是他心满意足地吃掉了“金块”。当他准备结账离开的时候,饭馆老板走了过来,对他说:“对不起,先生,这顿饭钱我不要了,但是--请你把黄油钱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