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凌驾于意识之上的强势力量(2)(1 / 3)

加入书签

19世纪时,社会改革家开始呼吁反对童工制度。渐渐地通过了一些新的法律,在工厂中工作的儿童开始得到保护。这些法案提高了儿童开始工作的年龄,缩短了工作时间,并普遍提高了工作条件和安全性。

经济学感悟:即使在稳定的商业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或不合理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来源于初期的交易规则。

【4】女人也是人

在某些文化中,女性和儿童仍被视为动产--一种财物。

公元前500年兴起于印度的印度教就要求女性服从男性,女性必须走在丈夫身后,女性不能拥有财产,寡妇不允许再嫁。

早期的基督教也明显地促成了女性这种低下的地位。教义教导说一个女人【夏娃】对男人【亚当】的堕落和从伊甸园的被逐负有罪责。

在欧洲,直到18世纪,女性几乎也没有合法权利:婚前她们的生活由父亲控制,婚后听命于丈夫;她们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参加工作;她们的资产或是钱财将被丈夫合法占有。

直到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争取妇女参政的运动才在英国兴起,女性开始谋求女性选举权--女性投票权。运动的参与者为在英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许女性参与投票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一些女性决定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1905年,埃米琳·潘克赫斯发起了争取女性选举权的武力行动。妇女参政论者进行示威抗议并将自己锁在国会外的栏杆上。一名女性因为冲入一赛马场表示抗议致死。当妇女们被逮捕并被投进监狱后,她们继续以绝食进行抗议。监狱对她们进行强行灌食:将她们捆绑后把一根橡皮管插入喉咙,灌入食物。有时管子插进了肺部而不是胃部。即便如此,妇女们依然没有获得选举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止了妇女参政运动。当大批的男性战死疆场时,劳动力变得短缺,女性必须参加工作。英国需要健康而且受过教育的女性来填补空缺职位,需要女性在农场工作;需要女性开拖拉机、卡车和公共汽车;需要有技术的女性在工厂生产军备物资;需要医生、护士、教师和科学家。在1918年战争结束时,女性得到了部分选举权,1928年之后,英国所有21岁以上的女性可以参加选举。

经济学感悟:商业法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

【5】让我们投票吧

新西兰在1893年成为第一个赋予女性投票权的国家。接着澳大利亚在1902年,芬兰在1906年,挪威在1913年,丹麦和冰岛在1915年,加拿大在1917年,美国在1920年,西班牙在1931年,巴西在1934年,菲律宾在1937年,意大利和日本在1945年也相继实现女性投票权。在非洲,女性几乎和男性同时获得解放【被赋予投票权】,利比亚在1947年,乌干达在1958年。在一些中东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女性仍然无权投票。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直到1967年才被赋予投票权。

经济学感悟:女性获得投票权,标志着商业法则的变化。

【6】法律与秩序

参与政府的公民权--担任政府职位并投票,最初起源于古希腊。但是在古希腊,并非所有的人都被视做公民。奴隶不能投票,女性也不能投票。事实上,只有拥有土地的当地男性居民才可以投票和在政府任职。

古罗马共和国同古希腊一样,只有来自某些家族的男性公民可以出席会议和投票。但后来罗马成为了帝国,被操纵普通百姓生杀大权的帝王统治,民主开始沦落。这是一个国王与王子称霸的时代。

古代的国王利用神权或是武力来统治,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他们的权力无法监督。罗马皇帝随心所欲地处决臣民,除了直接向皇帝求情,几乎别无他法。国王的命令就是法律。当然,人民时常会寻求其他解决手段,比如招募军队或是刺杀国王,但却总是以另一个国王的登基而告终。如果他为人贤良,就是天下大幸;如果不是,那么又将重复以上的过程。

经济学感悟:法律与秩序从经济角度讲,是为法规制定者的利益服务的。

【7】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乌托邦

20世纪初,一位俄罗斯王子提出了“互相帮助”的理论。彼得·克鲁泡特金王子对生活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西伯利亚的动物进行了科学研究。他观察到面对稀少的资源,不仅动物们会更加倾向于合作而非斗争,人类也是如此。他认为人类可能会进化到一个不分政党、团结协作的社会。

克鲁泡特金是最后几位伟大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推崇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在互相帮助的原则下,人们会自发地组织为团结协作的公社,可以平等地按需分配。这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而且仍然影响着当今的无政府主义哲学。但是克鲁泡特金王子的思想使他自己陷入了困境,他于1874年因革命活动而入狱,后外逃到英国,在旅居瑞士时被驱逐出境,辗转到了法国后入狱3年。他在英国居住到1917年,在俄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