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当前中国房地产的形势问题和出路(1)(1 / 3)
1 从房地产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向
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球基金经理圈甚至有一种说法: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房地产。中国的房地产又要看什么?就是看房价!房价,如同各种指标的龙头一样,它可以看做判断中国经济走向的最重要的指标。现在常说的经济先行指标,公认的有,信贷投放、固定资产投资、采购经理指数(PMI)等,但根据我的分析,房价这个指标对于衡量经济景气的重要性,要远远胜过其他指标。由于经济结构过度向房地产倾斜,房价的走向几乎代表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如果房价向下,中国经济体系中无论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会趋向萧条;如果房价向上,比如现在房价暴涨,那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再萧条,而是趋于回暖甚至是过热。
针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话题,有不少媒体采访我,希望我对房地产业进行分析。我认为研究房地产问题,主要研究的应是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价格,包括作为供给的房屋存量和增量(新竣工房屋和期房),也包括作为需求的居民家庭支付水平和信贷条件,当然对价格的研究也非常重要。从房地产开发业的角度看,投资和投机性购房也属于需求层面,但从社会角度分析,这些需求实际上仍然停留在供给层面。例如投机性购房,考虑到其目的在于加价转售,实际上属于房屋的分销环节;而房地产投资的实现手段主要是出租,更接近于房屋的零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房地产问题本质上属于宏观经济的问题,而房地产业则属于微观和中观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房地产市场出发,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这也是目前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话题。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再次火暴的房市
2009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再次火暴,不仅包括一手房市场,也包括二手房市场。之所以说再次火暴,是相对于2007年的房价。之前我和“地产三剑客”之一、《上海证券报》评论员时寒冰在凤凰卫视做节目,就曾以深圳房价作为背景,可以说当时的房价上涨之势很是凶猛。比如说2007年在深圳市,就出现了好多人买房都无法买到的情景,而从房屋中介商手里却可以买到,但是需要付给房屋中介商一笔费用。这也被称做茶水费、喝茶费,平均一套房屋的喝茶费大约是四五万块钱。当时我们分析,这可能也是开发商变相加价的伎俩,中介商也可能从这四五万块钱中分享一部分。通过开发商控盘、制造恐慌性购买、哄抢等,深圳房价节节上涨,2007年上半年平均房价大约上涨70%左右,称得上是“房价凶猛”。
2007年后期,由于央行信贷紧缩政策和银监会收紧第二套房贷款,火暴异常的中国房市在2008年3月左右交易趋于冷淡,房价也逐步走低。不过,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拯救”了中国房市。考虑到4万亿投资计划远水不解近渴,信贷投放开始放宽,借助房价、股价上涨,带动由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投资为主要力量的社会投资增长。这项政策具体分解到房地产领域,国务院再次强调房地产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地位,支持通过减免税、降低房贷利率、扩大住房消费信贷规模等措施,激活房地产市场。由于房价回落、税收减免、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复合作用,房屋成交量从2009年年初开始回升,逐步演化为3月~4月份的“小阳春”、5月份的“虚假销售”和“退房潮”、6月份以来房价同比环比涨幅双双扩大,到11月份涨幅和成交量均创年内新高,房市火暴异常。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6月全市期房住宅签约总量为14341套,成交面积157.1万平方米,环比5月上涨4.97%,同比大涨82.22%。此后一直保持活跃。11月期房商品住宅成交量12242套,现房3009套,创下自200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受旺盛的购房需求的影响,北京11月可售商品住宅减少了3489套,累计存量首次跌破10万套大关。此外,北京市6月的开盘均价达到12300元\/平方米,为历史最高水平。11月的新开盘价格更是达到180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2.47%,达到年内新高。
二手房市场交易同样火暴。2009年11月,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历史性地突破了3万套,总成交量达到了32784套,其中住宅成交量更是达到了31288套,环比分别上涨了57%及56%,即使与之前成交量高峰纪录即9月份的27534套相比,亦有19%的涨幅。2009年1月~11月,北京二手房签约量达到了23万套,是2008年的3.3倍。房价成交均值达到了每平方米13150元,相比年初上升超过30%。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市场的优势地位愈加明显,其与一手房的成交比例也由2008年的1:1.22改写为1.16:1。
上海楼市6月份以来同样是量价齐升。例如,6月22日~28日一周商品房成交面积达59.07万平方米,环比前几周上升了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