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吃苦——小资本经营者的必修课(1 / 1)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坎坷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小资本经营者而言,吃苦是入门的“必修课”。小本创业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小资本经营者有了这种精神,就敢于面对任何困难,轻视任何厄运,笑对任何阻碍。忧患、困苦不但不能损你毫发,反而会更加砥砺你的意志和品格,从而使你成功攀上财富的金字塔。
“大胖涮锅连锁店”的创建者宁老板,就是凭借“吃苦”二字小本起家,最终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紧张的宁老板靠着从老乡那里借来几百元钱,购买了沙锅、碗筷、炉子以及蔬菜和面粉,开始练起面摊。俗话讲得好:“小本创业靠吃苦。”宁老板在经商过程中,曾遇到过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雨雪严相逼”,他顶着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从来都不间断,日复一日地辛勤经营,赢得了顾客们的良好口碑。一段时间后,宁老板将已经做出名的面食摊子转让给别人,用赚来的资金接手了一家生意冷淡的涮牛肚店,从而有了自己的店铺。此后,宁老板凭借着自己的吃苦精神,外加经营得当,涮牛肚店发展成了“涮锅城”。宁老板建立了饮食有限公司并在全国迅速发展了几十家连锁店,生意蒸蒸日上。可以说,是吃苦精神造就了宁老板的今天。
每一个成功的老板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那些大有作为的商人,他们没有任何一位是一开始就平步青云的,他们大多数小本起家,几经浮沉,历尽坎坷沧桑,最终,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成功。
上海某公司总经理杜先生家境贫寒,上大学时就一边读书一边给别人推销产品,甚至在校园里卖文具,勉强度过了艰难的大学生活。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县办工厂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然而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全家的生活费。为摆脱贫困,他辞去了“铁饭碗”,用从多处筹措到的1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在上海开了一间小饰品店。
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他只能小打小闹,获得的利润仅够维持生活。无奈之际,他将目光瞄准了上门推销。于是,杜先生便按照做推销的方法,挨家挨户地敲门,然后向他们介绍饰品的好处与优势,让顾客乐于购买。很多人被他这种吃苦耐劳、顽强创业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出钱购买。首战告捷,杜先生享受到了经商的乐趣,再加上在推销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赚钱的经验,帮助他成功地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几年后,他也成为一名实干企业家。
生活中的许多富人,都是从小做起,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怕苦不怕累逐渐积累起财富的。
张女士是一个“无产者”,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想要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她看上了一条数百米长的山沟,决定开垦山沟办农场。此中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张女士与丈夫起早贪黑,用勤劳的双手在山沟上挖出了几千平方米的鱼塘,养了不少鱼,收入也渐渐增加了。她还在山坡种上了荔枝、葡萄、香蕉等果树,盖起了鸡场、猪场等。随着业务的拓展,她还雇用了许多工人,开办了特种野生动物繁殖场和花生油加工厂。后来,她还投资几百万元在家乡建起了纸制品厂。由于张女士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她获得的财富也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了。
即便是成功后的老板,表面上看来很风光,但是他们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与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美国6位最有钱的富翁都是白手起家,他们每周平均的工作时间为56小时,而比尔·盖茨更高达80小时。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意大利人每年有42天带薪假期,法国人37天,德国人35天,英国人28天,而美国人是16天,但实际上他们只休14天,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美国人每周工作49小时,加起来每年要比欧洲人多工作350小时。正因为如此辛苦的工作才有了美国今天的财富和地位。
成功人士尚且如此拼命,何况我们小资本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小资本经营者在行动之前,更需要做好劳累奔波、担惊受怕的心理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