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商机总在危机后(1 / 1)

加入书签

世界上的任何危机都孕育着商机,并且危机愈重商机也愈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经。作为小资本经营者,就应该充分利用危机中蕴涵的商机,使自己发展壮大。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了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使该地区几乎陷于瘫痪。当时,国内大多数报刊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但一般人只是从中看看“热闹”而已,而北京的金某却从中窥见商机:大阪的新日本制铁所已完全停产,至少半年才能恢复,而大阪的巨型钢铁厂生产出的优质冷轧薄钢板每年向我国出口至少50万吨,在我国钢板市场上甚受欢迎。他预感到这场大地震必然影响到日铁向我国出口钢材的份额,于是立即把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提供给江苏金坛市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马上调集人力财力,吃进5 000吨优质冷薄钢板,比其他公司抢先一大步。其后不久,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频频降价的优质冷薄钢板因货源紧缺,每吨涨了100~400元,该公司一下子赚了近百万元。经理先生挺豪爽,到年底奖励了金某1万元人民币。

危机常在,而巧渡危机的智慧并不常在。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善于应对危机,化险为夷,更能在危机中寻求商机,趁“危”夺“机”。

古代中国,把危机变成商机的事例亦不在少数。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猛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有一位裴姓的小商人,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店铺,也恰在那条闹市中,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辈子的心血眼看将毁于一旦,但是他并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舍命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挥他们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神态,令众人大惑不解。然后他不动声色地派人从长江沿岸平价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用材。当这些材料像小山一样堆起来的时候,裴姓商人又归于沉寂,整天品茶饮酒,逍遥自在,好像失火压根儿与他毫无关系。大火烧了数十日之后被扑灭了,但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杭州,大半个城已是墙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几日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营销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裴姓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其数额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这是一个久远的特例,然而蕴涵其中的经营智慧却亘古不变。

无独有偶,危机来后就是商机,国外也有很多此类事情。

美国有位经营肉类食品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发生了类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来,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墨西哥相邻的美国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发生瘟疫,肉类食品供应必然紧张,肉价定会飞涨。于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购买大批菜牛和生猪饲养起来。过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这两个州,市场肉价立即飞涨。时机成熟了,他趁机大量售出菜牛和肉猪,净赚数百万美元。

趁“危”夺“机”对小资本经营者来讲是病行险招,但却也实实在在是创富之妙招。如果善加利用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