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梁亮胜:从矿工到亿万富翁(1 / 2)

加入书签

他,创造了丽花丝宝、舒蕾、美涛、洁婷等一系列著名品牌,让湖北制造的日化产品深入人心;他,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为武汉、北京乃至全国就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他,首创终端营销模式,被誉为“终端模式教父”,成为世界销售的中国典范;他,大力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为北京等地累计捐资13亿元人民币,并影响一大批人投入公益事业。//WWW.SangWu.Net首发更新//百度桑*舞*小*说*网//他,就是丝宝集团董事长梁亮胜。

梁亮胜经常说起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三个方面:吃苦、学习和沟通、永不满足现状的天性。

1951年,梁亮胜出生于广东省,祖父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一直是国内国有企业的基层干部。从他上学起,母亲就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争气。梁亮胜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学校好学上进,并成为优秀的学生干部。

梁亮胜打小就喜欢创造,有生意头脑。小学六年级时他用刻钢板的蜡纸将铜线包起来,扎成变压器,再把装鱼肝油的玻璃瓶切割以后做成蓄电池,最后组成一个电鱼器在河里电鱼。结果,真能电到鱼。后来,邻居用60块钱买下了这个电鱼器。60块钱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价值的背后,体现的是梁亮胜这个发明的功效。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也为他其后的创造性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1968年,作为老三届学生梁亮胜被下放到广东梅县山区。在两年的时间里,梁亮胜靠着一盏煤油灯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1970年,他被招工到广东的一个国营矿山采矿,19岁的梁亮胜成为矿山的一名小矿工,每天下井采矿。采矿是很辛苦的活儿,没有人照顾他,他的身体也不如别人强壮,一天到晚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他供职的是一个用来提炼硫黄的硫铁矿,采矿工人一进到矿井就必须把衣服脱光,只能穿着裤衩和水鞋。一个班做下来,梁亮胜差不多总是要流半鞋汗水,走路时整个水鞋直响。他毅力惊人,从不叫苦,而且天天抢着重活干。

由于他能吃苦,并不断地动脑筋,要把事情做到最佳、最好,一年以后,梁亮胜当上矿团委副书记,又成为文化局的摄影师。梁亮胜后来总结他的这段生活对他的影响时认为,那段生活给他补了艰苦劳动的一课。

1982年,梁亮胜带着他的太太,和厂里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去香港工作。当时,他们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厨房、洗手间、走道,房间之小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他两口子住厅里,另两家人各租了一间房,因为别人白天上班时要走厅,他就从厅里拉一块塑料布,留一个过道,他们夫妻两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睡。那时,他的梦就是想拥有一个自己的住所。

香港的工作单调且枯燥,与梁亮胜同去的工友,大部分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梁亮胜这个卑微的“打工仔”也从未泯灭致富的念头,一直怀揣着当老板、开公司的强烈欲望。每天晚上,梁亮胜利用工作之余坚持去上学。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三年时间,他坚持学完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提高了自身的经商能力和综合素质。

他通过那两三年的学习,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以前在内地的经历,就能够结合起来考虑个人的发展。1985年,他通过“广交会”知道了国内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国内商家联系,结果一下子做成了几笔大生意,赚了一大笔美元,大约200万。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他的原始资本积累。

有了资金和管理经验,梁亮胜便萌发了做实业的想法。唯一所缺的就是项目了。创业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一个详细的市场调查,不研究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可拓展空间,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从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做市场调查,第二是找合作者。

他首先调查化妆品在中国的前景,结果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化妆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人口数量蕴藏着很大的商机。瞄准了市场之后他开始找合作者,因为他对化妆品一点都不懂,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寻找能够提供技术的公司给他的公司做后盾,才能成功。他用了两年时间,几乎找遍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们合作。丝宝最早的技术是来自日本。

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当20多层的丝宝国际大厦,矗立在汉口黄浦大街,就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崛起。

丝宝从1989年开始,已在国内投资兴办12家独资、合资企业;经营成就卓然于化妆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美容沙龙、医药、房地产、广告艺术文化传播等领域,拥有丽花丝宝、舒蕾、洁婷、美涛、柏兰、风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