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六盘山谜雾(2 / 7)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羊皮卷轴和一张写满字的白纸,递给了南教授。
南教授接过卷轴和纸,扶了扶眼镜,仔仔细细的将纸上的内容和卷轴上的文字比对了一番。这白纸之上,写着这么几行文字: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因字迹残破难识,以×相代,下同)。时值酷暑,乃择行宫近地安葬灵骸,秘而不宣。……丞相则奉汗衣冠宝剑,熏沐置七宝箱内,使神驼载运,拟葬××××。行大漠四十七日……,又行××日至平漠洼地,驼立不行,臣民以主喜悦,为营葬于洼地高原,设戍守护……四处觅宝剑,至百里外草地上寻获,乃就其地置为为宝库,四时享祭。
十几分钟后,他抬起头来看着欧阳冰,脸上带着少有的微笑说道:“还真有你小子的,这么快就给我破译出来了。行了,你这次考试算是及格了。”
这欧阳冰乃是南教授众多学子之中最为钟爱的一个,虽平时有些顽劣懒散,但学识悟性皆是一流。南教授怒其不争,却也甚爱其才,几年来悉心教导,使其尽得真传,加上他脾气性格和南教授甚为相投,所以现在和南教授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几个月前南教授从蒙古带回来一个羊皮卷轴,上面的文字乃是一种失传了的蒙古族古文,为了考察欧阳冰的学业长进情况,他便把破译这卷轴上的内容作为一次考试任务下达给了欧阳冰,原来的期限乃是三个月。想不到欧阳冰一个月之内便把这羊皮卷轴上的内容给破译出来了,南教授心中暗暗惊喜。
“怎么才是个及格啊老师,好歹您也得给评个优秀啊,为了这卷轴,我可没少费功夫…”欧阳冰哀求道。
“这探轶考究之学,乃是我们研究历史之人的一项基本功。就你小子平时的表现,给你个及格就算不错了,你还想一步登天啊!”南教授的语气故作严肃。
欧阳冰无奈的吐了吐舌头,没再说话。
“老师,看了我破译的这羊皮卷轴上的内容,您有什么发现没有?”沉默了一会,欧阳冰突然问道。
南教授怔了一下:“有什么发现没有?此话怎讲?”
“就是说您有没有感觉这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欧阳冰的语气带着些神秘。
听了此话,南教授便把那张白纸捧了起来,他左手扶住眼睛,把脸贴的很近,又仔仔细细的把纸上的文字看了一遍。
这一遍看完之后,南教授的脸上露出一丝喜悦之色。
“小子,你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没有?”南教授故意问道。
看到南教授脸上的神色,欧阳冰便明白了南教授这样问的用意,于是便不紧不慢的说道:“从署名来看,这羊皮卷轴的作者名叫突拔都。我在图书馆查阅了蒙元时期的一些史料,发现这突拔都乃是当年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的一名将领,也是成吉思汗最为信赖的禁卫军‘祛薛军’的统领。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身感不适,便移驾六盘山避暑,身边所带的护驾卫队便是这祛薛军。”
南教授微微点头,示意欧阳冰继续说下去。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上的萨里川哈拉图行宫。作为禁卫军的统领,突拔都当时肯定应该在成吉思汗的身边喽。是吧,老师?”欧阳冰看着南教授问道。
“别卖关子了,接着说。”
“如果我所料不错,从内容上看,这羊皮卷轴上所记载的便是成吉思汗病逝之后的情况。从突拔都当时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来看,他记录下这些事情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些记载是真实的,那便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线索。”欧阳冰此时显得异常兴奋。“哦?什么巨大的线索?”南教授问道。
“几百年来,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位置一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别说汉人,就连蒙古人人自己也不知道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史料上也没有半点记载。也就是从成吉思汗开始,元朝所有的皇帝死后都采用秘葬的形式,不封不树,无坟无冢,史料上也不留半点痕迹线索,所以现在我们连一处元朝皇帝的陵寝都找不到,这也是一些蒙元历史学家头痛的地方。如果现在我们知道了成吉思汗陵墓的可能位置,那这算不算是一个巨大的线索呢?”欧阳冰反问道。
“呵呵,可以算是一个巨大的线索。”南教授笑着答道。
“按照这羊皮卷轴上的记载:‘时值酷暑,乃择行宫近地安葬灵骸,秘而不宣’。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逝后,应为天气酷热怕尸体腐烂,便在附近找了一处地方安葬了成吉思汗的遗骸。这不就是告诉我们,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就在六盘山附近吗?甚至我们可以缩小范围,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萨利川哈拉图行宫附近。对吧,老师?”欧阳冰越说越兴奋。
看着欧阳冰兴奋的样子,南教授的脸色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你啊,还是太年轻,容易冲动。仅仅凭一个羊皮卷轴上的记载,是不能完全断定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所在的。研究历史,讲究的便是大胆设想,仔细论证。你能够由一个羊皮卷轴上的记载联想到成吉思汗陵墓的线索,这点是很好,但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