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佯攻打冶源 追歼鬼子兵(1 / 2)
1945年4月,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毛泽东主席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解放区的军队应向一切被敌伪占领而又可能攻克的地方,发动广泛的进攻,籍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山东军区依此拟订了在5月份发起夏季攻势的作战计划,但因日寇在4月下旬增兵山东,预示扫荡,于是山东军民遂投入反扫荡作战,尔后执行夏季攻势作战计划。
5月1日,敌以3万兵力进行以鲁中、滨海两区为重点的大扫荡,驻淄博地区的日寇400余人及伪军千余人沿博(山)沂(水)公路南犯,赵兴元所在的二团相机予以打击,将敌围于石桥,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歼敌后,又攻克界湖、柳沟店子,与一团挥师北进,向昌东地区张天佐伪部发起进攻。二团直逼临朐城,全歼城外日伪军,攻克盘阳据点,驱逐七贤店伪军,5月2日向冶源进击。
冶源位于临朐县以南25里,是个千户大村镇,像一枚钉子一样钉在山区和平原的结合部,一方面封锁八路军出山向平原发展,一方面掩护胶济路,因此鬼子和伪军十分重视它,重兵把守,除了筑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和暗堡以外,还挖了一条外壕,墙高壕深,墙内中空,隔不远就有一座炮楼,构有三层枪眼向外射击,墙内守敌可以相互增援、迅速转移。壕外布有四层铁丝网,遍布鹿砦,里面还拴些鹅、鸭、狗,有一点动静就要嘎嘎乱叫。
盘踞冶源的是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的汉奸头子马大牙,是个杀人不眨眼、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败类,冶源周围几个据点的伪军都得听他指挥。
二团一、二营打冶源,二连主攻,一连掩护,一连副指导员赵兴元带领一个排在冶源东南角佯攻。
赵兴元把一排战士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投弹,一组掩护。掩护组挑选枪法好的战士,专门对付围墙上的射击孔,一挺机枪封住一个枪眼,三支步枪封住一个枪眼,叫敌人伸不出枪来,我方子弹从射孔中打进去,在炮楼里横飞,杀伤敌人。投弹组又分两拨,轮流向围墙里投弹,夹杂着石头土块,搞得敌人东躲西藏,惊慌失措。
赵兴元用绳子拴住鹿砦往外拉,吸引敌人火力,还不时领人往前冲一冲,摆出要爆破围墙的架势,把佯攻做得跟主攻一样逼真。
当晚天降大雨,二连久攻不下,泥土溜滑,架不上梯子,过不去壕沟,下不了炸药,炸不塌围墙。下半夜时,赵兴元在投弹组带领战士继续投弹,敌人的手榴弹扔过来,在身边炸响,炸起的泥土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湿漉漉的。为了节省手榴弹,他抓起身前的碎砖头扔过去,又紧跟着扔出去一颗手榴弹,这样相持一段时间后,他的手突然抓在一只蝎子上,蜇得他“哎哟”一声,赶紧甩掉蝎子,用嘴去吸毒。初夏的蝎子很毒,结结实实地蜇了他一下,天亮后,被蜇过的手指头肿起来,带累着一条胳膊和半边身子都痛。
冶源被困时,临朐出动日军、伪军赶来救援,半路上遭到打援的二营四连痛击。
担任佯攻掩护任务的赵兴元见二连把围墙炸了一个大口子,攻进村子,就知道战斗快结束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这时,他又听见冶源以北4里多地以外传来枪声和“瓦子炮”的爆炸声,手立刻就不痛了,和指导员带领一连的一排和三排,飞快地向枪声响处扑去。敌人从北向南增援,八路军从西南向东北打,在一个叫芝麻铺的地方迎头遭遇。此时,伪军已经跑散,40多个鬼子且战且退,一排和三排由指导员张联盟带领打得很猛,鬼子刚刚占领一片坟地立足未稳,就被指导员带的一排、三排打垮。鬼子向东南方撤退,撤到坟地边的树丛中,树丛背后是光溜溜的河滩和一条大河,两个排冲上去,在指导员和副连长亓鲁和带领下和鬼子拼上了刺刀。
赵兴元带领二排打散了伪军,留下一个班监视,立刻带着其他战士插到树丛和河滩上,加入拼刺刀的战斗。
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双方都明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鬼子兵困兽犹斗,拼死抵抗。赵兴元身旁的二排长王哲平是连里的刺杀教员,刺杀能力很强,看到赵兴元在与鬼子拼杀中身临险境,就大喊一声:“指导员闪开!”赵兴元闻声及时闪开了,王哲平自己却被鬼子刺中倒下……
刺杀曾经是日本鬼子引以自傲的战斗手段。日军十分重视刺杀训练,1941年以前,肉搏战时,鬼子可以狂妄地关上保险,甚至退出子弹,一般的鬼子兵可以用一把刺刀对付两三个八路军。但是到了1944年,鲁中八路军的“老一团”和赵兴元所在的“老二团”就把战场上肉搏战的形势完全扭转过来,即使在以爆破著名的“老二团”,与鬼子一对一的刺刀拼杀也占上风,逼得鬼子丢掉“武士道”,不顾“大日本皇军的威名”,在刺杀中开枪。
为练刺杀,鲁中军区还请原东北讲武堂的一个刺杀教官培训骨干,在各个连队配备了不少刺杀教员,特别是主力部队“老一团”和“老二团”,战士们都经过正规、系统的刺杀训练,白天晚上,训练场上杀声震天。赵兴元好胜心强,身手敏捷,专找刺杀技术好、身高力大的高手对练,一有空闲就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