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抗战胜利时 三打孟家村(2 / 2)

加入书签

手榴弹没有响,他大喊几声,又朝天放枪,才被战士发现,伸下枪托,把他拉上来。

此时,赵兴元眼都红了,奋不顾身地要起身冲上去,营教员李树桢一把拉住他,说:“你给我老老实实趴在这里,听我指挥。”

一打孟家村受挫后,王洪九的特务们把我军牺牲的战士绑在木板上,放在围墙上示众,还挂出反动标语。赵兴元不甘示弱,组织宣传员和伪军家属阵前喊话,但敌人居高临下,施放冷枪伤人,战场形势于我方不利。

二打孟家村,赵兴元奉命组成突击队。接受任务后,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想得最多的还是怎样爆破成功,炸开围墙。而要炸开围墙,就必须首先控制住外壕。冥思苦想之后,到底被他想出了办法。

赵兴元组织十几个有经验的干部、战士搜集到许多老乡用的粪篓子,趁夜送到外壕边上,先用土装满两个粪篓,摆放好,以此为依托,不断用装满土的粪篓增高、加宽、扩大,经过一夜奋战,筑起了两个5米多高的土炮楼。天一亮,趴在土炮楼上,可以看清村里敌人的动静,与防守外壕的敌人只相隔十几米远。

赵兴元亲自带领全连最好的射击手登上土炮楼,突然向外壕的敌人开火,一阵功夫就消灭了十几个守敌,他手持新缴获的三八大盖枪,一枪一个,一个人就打倒了三个敌人。敌人被迫后缩,外壕被一连所控制。此时上级调来了一门山炮,两发炮弹就把敌炮楼打垮了。突击队发起第二次冲锋,但终因突破口太小,部队展不开,梯子刚架上围墙就被墙簧下伸出的钩子钩倒,冲上去的战士又被敌人的敢死队挡了回来,二打孟家村又失利了。

赵兴元在与敌人对射时,枪托被飞来的子弹打劈了,手上一痛,他以为是被枪托上的木刺刺了一下,实际上是一颗子弹顺着枪托打进他的右手,血流不止,一个小时后,胳膊肿得抬不起来了,十分疼痛。他并没有把伤痛放在心上,心里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内爆成功。连长和副连长在二打孟家村时都负伤了,又没有副指导员,排干部中只剩下一个三排长,指挥全连战斗的重担都压在赵兴元的肩上。

他顾不得伤口疼痛,召开了阵前诸葛亮会,在全连精心挑选了10名战士组成爆破组。经过反复观察,他摸清了对面敌人的活动规律,看准了敌人在黄昏开饭前换班、照明柴尚未点燃时最麻痹,此时如果派两名战士浑身滚上黄土,伪装成地面颜色,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靠上去,两侧再派上手榴弹组掩护,一定能在围墙内挖出洞口实施内爆。他把想法跟大家一讲,战士们都连声称好,副班长阎玉虎、杜继恒首先“报奋勇”,请求去完成挖洞任务。

赵兴元的计谋成功了,两名战士顺利地贴近围墙,一个多钟头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把手一伸,亮出握在手中的黄土,兴奋地说:“指导员,你看!”赵兴元看到黄土,知道他们挖好了墙洞,也高兴地说:“你们是好同志,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我代表支部感谢你们,战斗结束后我给你们报功!”

这时天已全黑,敌人又把围墙上的照明柴点燃,阵地前亮如白昼。赵兴元派人向团里要来几颗烟幕弹,发起冲锋时,手榴弹和烟幕弹同时投出去。烟雾一起,他拿起喊话筒故意大声喊道:“同志们,放毒瓦斯了,快戴上口罩呀。”敌人听到喊声,看到烟雾,立刻惊慌失措到处找口罩和毛巾,一连的爆破手趁机把两包炸药送进挖好的洞中。一声闷响,山摇地动,围墙被炸开一个5米多宽的大豁口。赵兴元用布条吊住负伤的右手,挥起左臂,带着突击队快速冲进第一道围墙,紧接着又抢占了第二道围墙。敌人的敢死队鬼哭狼嚎地反冲锋过来,赵兴元叫大家沉住气,稳住阵脚,等敌人靠近了,才喊了一声“打”。战士们把手中的手榴弹、爆破筒、小包炸药一起投向敌群,争夺了几个回合,敌人伤亡过重,溃败下去。随后,赵兴元指挥一连投入巷战,与兄弟部队一道奋战一个多小时,全歼守敌。

三打孟家村,历时20多天,赵兴元负伤不下火线,从两次失利的攻击中吸取经验教训,发挥了聪明才智和勇猛顽强的作战精神,终于和同志们把胜利的红旗插进了孟家村,拔掉了国民党向山东解放区进攻的最后一个桥头堡。这一仗也是赵兴元在山东战场上的最后一战,此后,他便要渡海北上,在东北战场上迎接新的战斗和新的考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