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风头(2 / 2)
入微。围观的那些弟子的评论也被撞风听到了耳中。果然都是饱学之士。倒也不是只看热闹。
足足进行了两个时辰。备选弟子的赛诗才宣告结束。实际上。本次赛诗会也就结束了。可是。与常例不同的是。以往备选弟子考选多是一两位长老來主持。这次不仅十位长老全到。而且还要继续主持备选杂役的赛诗。十位长老如此重视本次赛诗会。在围观的弟子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长老们沒有做休息。端着香茗。又宣布备选杂役的赛诗开始。
第一关依然是命題。可是題目是《中秋》。这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毕竟中秋几乎是诗词中最大众的素材。妙词佳句几乎都被前人写尽了。而且之前已经写了《月》这个題目。再去写中秋传统的诗句。那就更难出新了。而且今天是中元节。哪怕是部分有心的人有所准备。也想不到題目会不是有关中元节。而是中秋。不过大家也知道。这第一关考的只是备选杂役的才思是否敏捷。诗歌能快速地做出來就行了。倒是不需要极高的质量。
第一个完成的备选杂役便是在上山的途中作诗的唐文。时间很快。内容倒也中规中矩。倒也博得了两位长老的点头赞赏。
庄风不愿意让自己一开始便过于受人瞩目。便忍着将一听到題目后便想好的诗句硬憋在肚里。等待有十多个人完成好才说出了自己的诗句。这也已经是一百五十名备选杂役中比较快的了。
为了韬光养晦。不致于太过惊世骇俗。庄风选的是自己的记忆里一首比较一般的中秋诗。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吟诵完毕。庄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原來。他虽然是选了一首看似不起眼的诗句。但是庄风忽略了一点。那便是庄风记得的诗句几乎都是传世名篇。看似不起眼的句子在众人眼中也是难得的佳作。比如庄风刚刚吟诵的这首。題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因此。庄风的诗句脱口而出后。围观的近千名弟子倒有一半啧啧称赞。十位长老中竟然有六位点头表示赞许。毕竟。庄风所花时间不多。诗歌的质量却是之前的十多个人所谓比拟的。
那名叫做唐文的备选杂役便站在庄风的身边。一直都比较得意。有种孤芳自赏的架势。如今看庄风的目光却有些不善。庄风心中不禁有些懊恼:咋一不小心便出了风头。
既有庄风的佳作在前。又有备选弟子未出口被淘汰的先例。后面的一众备选杂役便都不在诗歌的质量上绞尽脑汁。纷纷将自己半生不熟的诗句抛出。其中有一些机敏的。早在上山前便做好了准备。因此。在第一关。备选的杂役比备选弟子的表现要优秀得多。足足有一百四十三人进入了第二关。
谁也沒想到。第二个命題仍然是《中秋》。这一刻。大殿内围观的弟子都小声议论起來。那些靠着事先做好的中元诗试图混下去的鼻尖都冒出了汗珠。谁都沒有想到一连两首都是中秋。唯有十位端坐大殿之上的长老带着得意的笑容。看起來。这个題目是他们有意为之的了。
第二关给的时间很宽裕。但是对诗歌质量的要求就很高了。庄风竭力想找一首高质量的中秋诗。在脑子里搜寻了半天。却觉得只有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了。
既然已经引人注意。庄风觉得自己也便沒有必要继续藏拙。率先将诗句抛了出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由于大家已经知道庄风的诗才。所以。庄风一开口。众人便凝神细听。可是真正听了庄风的诗句之后。大家才发觉自己完全低估了眼前这位少年。整首诗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矛盾和困惑、旷达与自适。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可以说全篇皆是佳句。富于哲理。感人至深。
一时间。全殿寂然无声。都被庄风深深地震撼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