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对江东的顾虑(2 / 4)
这些部队没有军心吗?”
“大人说的是归属感吧,末将说的只是防止万一,正常情况下,当然各军是各军。”
“这个,你和正川说过没?”
“孙大人很赞同我的做法。”
“那就好。”韩中正想既然孙正川也同意,一定是这小儿的主意确实不错,然后又问:“你在姑苏的乡勇也是这般训练的吗?”
“回大人,末将安排一部分老兵回去后,是按着这种办法训练的,另外。”沈庆之看看左右没人,压低嗓子道:“这般训练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兵马只知上司之令,会淡化家族乡土之分,末将建军来一再和他们强调他们属于汉人这个整体,不是属于一家一姓的家兵,我等是因为韩大人发出的复兴号召才聚集一堂的,而不是…”
“你做的很好。”韩中正笑道。
“多谢大人夸奖,末将会继续努力。”
谈完军务,韩中正就和他闲聊起来,问:“冯先生最近可曾来你这里?”
沈庆之点点头道:“老夫子对末将很照顾,还多亏了他和冯公子诸般辛苦,才撑得住这支强军。”
“虽然训练刻苦,可是还未曾见血,你就敢说这是强军了?”
韩中正其实是在调侃,但沈庆之却很认真,他道:“是的。”
然后他问韩中正:“大人您可曾见过燕庭内哪支军队会如我等这般,绝不参与他务日夜不停的苦练?在如今的燕军精锐中,小兵也往往沦为长官的仆役跟班,但在我军中,绝无此事,伍长等凡事自己亲为,尉官配给专门勤务一名,校官两人,其余各兵就算见长官房内油瓶倒了也不必扶。”
“…若有兵去扶呢。”
“末将又不是不通人情世故,偶尔为之不闻不问,但哪个军官胆敢无视私派士兵为自己私事干活,末将一定要他为那名士兵干活补偿,并通告全军,之前有过这种例子,搞了两次后,现在我部军官最恨就是部下给他献殷勤。”
沈庆之说着顽皮的一笑,韩中正却没有笑,因为他听到现在,心中越来越踏实,也越来越有信心,虽然他对沈庆之的信心早就有了。
坐在那里的江东领袖,感慨万千的看着自己面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帅才,忽然想,该用什么名号来形容沈庆之为他培养出的这支部队呢?面对这个问题沈庆之毫不犹豫的道:“红旗军。”
“…这么老土?”韩中正有些不信,之前沈庆之起陷阵军赤骑之类的不是蛮有味的呢,沈庆之却坚持:“红旗军,大人如果允许的话,末将希望将我们的军队的旗号定为红旗军。”
“为何?”
“江山如画,乃英雄血染之!赤红大旗引领全军北扫胡庭以复朗朗乾坤再现青天白日,是为末将之志。”
韩中正看着慷慨激昂的年轻部下,沉默了半响,道:“好。”就算如他也为沈庆之三言两语勾勒出的铁血画面所撼,只是他忽略了沈庆之说这些话的时候,眼中的一丝古怪,其实他哪里知道,红旗军,本是梁子任的部队的旗号,要说沈庆之怎么也不该去抢那鼠辈的名号,也不怕晦气?
一切只因为,当年的记忆…
当年梁子任将自己那勾结外寇祸害中原的军队号为红旗,并还恬不知耻的宣扬自己乃是为复兴华夏做努力,其实却一边坐看江东义军和外寇血战,一边蜷缩在西北悄悄向川蜀发展,按着还和外寇勾结,出卖汉军动向情报。
偶尔一次遇到外寇作战时,死一个人就嚷的天下皆知,杀一个敌就吹成十倍宣扬,那时,梁子任的口号就是,他们的红旗是抵御外寇的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居然还真的蛊惑了不少民众,只把真正死战外寇的军马恶心的…所以沈庆之现在不抢他的才怪!
“红旗军。”韩中正低声又念一遍后,对沈庆之道:“庆之,前几日张卫国来函,告知我已严惩张镇远。”
“嗯?”沈庆之不解的看着他。
“他这是为缓和和江东的关系才做的姿态,我已经回信去好言抚慰,就说小辈置气之举不必当真。”
“嗯。”沈庆之想了想,忍不住问道:“大人到底要和我说什么?”
知道他心思剔透,韩中正苦笑起来:“我且问你,来日河东军若遭遇麻烦,你救还是不救?”
“回大人,大人要我救我就救。”
“狐狸!”韩中正喝道:“老实说,你是不是不肯救?”
沈庆之忙辩解道:“大人,末将说的是实话,只要大人发话我当然会去救。”
“假如你能自己做主呢?”
“那就要看情况了。”
知道问不出个结果的韩中正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河东军这次在安西大败亏输,损了大将刘致远,残了智囊郭逵汝,三万军队出去只回了五千余,如今正哀声遍地,更要命的是,和他们同去的禁军丧尽,因此现在朝廷将怒火撒在势力大消的河东军头上,正派人在安西和河东详细调查当日一战的详情,同时还将国营兵马陆续调向那边,我看,河东军祸事将近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