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震碎肝胆(1 / 3)

加入书签

也许,苍天让沈庆之再来一次,就是为了改变曾经的悲催开局吧。

沈庆之静静的卧于襄阳大城的城墙下,等待着头顶那拨疏于防范东向的河东军再走远一些,然后就要登城。

他今天在调拨军马时的忽然做出的秘密决定,让历中原霍卫青在内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但在他的积威之下,众将就算再疑惑,也第一时间选择了服从,加上沈庆之的理由冠冕堂皇,他说:我部岂能真的坐让襄阳独立于江东军阵之后,燕军穷途,必定死战,那时襄阳若是玩鬼,我军收尾不能相顾败一阵事小,一旦坏了韩公大业,我等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天下汉民?

其实谁也想不到,沈庆之的心中对河东就从未抱有过任何的幻想,他对其只有除之而后快的心思。

因为,沈庆之肯定,那厮将来必定会给大业添堵。

且他认为现在的江东军还不够强大,还没有强大到能随随便便就光复中原全境,并能轻松抵御注定会入侵的外族军马,轻易的冒进开战只会动摇江东现在本还很脆弱的复兴根基。

所以这次北伐以来,无论诸多同志之士们豪情万丈气吞万里如虎,包括韩中正在内都认为,只要北伐,国家就将再度一统,沈庆之都坚定的认为,目前的江东还不能走的太远,走的太快,比起迟早会跳出来的外敌,内在的敌人可能更可怕首当其冲就是河东张镇远这位日后将联合西北背叛汉军的国贼废材。

可他又不能扫了大家兴…

世间很多事情往往如此,做的,说不得,他假如公开反对,只怕会给天下人骂死,便是韩中正和孙正川也未必能接受他这种,“毫无缘由”的清除异己的计划目的。

他人甚至会以为他是假公济私,把和张镇远的私仇加诸大业之上。

所以沈庆之一路北上时心中很是焦急,谢天谢地的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张镇远这厮居然这么凑趣,主动做出一副敌对姿态来,此举自然让沈庆之求之不得,欢喜万分,这也就是沈庆之在这些日子里,故意不再联络河东,坐任各部怀恨河东的原因所在,说的不客气点,河东假如真投靠他还要制造些矛盾来呢!

直至今日。

沈庆之终于下定决心,借调兵决战之由,大肆的移营转向麻痹河东,甚至不惜亲往孙正川处,做战前军议状,让襄阳方对自己的表面意图更为明确,但一回头,他就在私下里做出了今夜夺城的安排。

至于灭燕?下一步便是。

说了这么多,这个时候沈庆之头顶的襄阳守军已经没了什么声息,在城下的沈庆之又侧耳听了会儿后,便从腰间带上抽出了两根铁条,轻轻插入面前的襄阳城墙的砖缝,在高处再插入一根,两足一手攀上后,悬空又插入一根,然后就这样逐次移动,整个人就如壁虎一样在高大巍峨的襄阳城墙上游走登高。

这是他学自扶桑的袭城法,他记忆中的洛阳城就是这样被扶桑子登上,斩落铁索而后失陷的…未来的战争教会了他很多超越目前军人的作战思维和作战方式,比如这样的登城法,又比如他身后旷野里的埋伏下的那些军马的用处。

等他上城,潜入城门背面后,杀声一起,现在准备过河的霍二就会带人绕过吊桥,冲到门后配合他打开城门,沈庆之则返回城上劈落铁索,彻底打开并占据该门,到那个时候,旷野里的高至阳部会来接应前部巩固战果,占据该城墙楼,紧接着,郭子怀的骑兵部队就会冲入城内,荡开从地面来支援的守卫部队,最后是大军入内,城头易帜!

这些说起来简单,却要各部配合相当严密,入城之人需悍勇无双,而第二拨接应的人也需抓紧时间,不然入城之人再悍勇,也难支撑太久…沈庆之今日安排时,思来想去唯有自己能干这种事,也唯有灵动的霍二能完美的接应自己,高至阳骁勇血性可以用来巩固战果,郭子怀用兵稳健该为夺城前奏最后一击,且他们两人是河东旧人熟悉地势,而历中原在江东军中威望仅次于沈庆之,正是沈庆之离开后统领大军的合适人选,如此说来,这些人聚集沈庆之帐下就好像老天安排的一样。

这大概就是天意吧…

城头的守军是冉平的部下,在丧将之后士气正低,加上江东军的一番调配和这些日来的表现,他们和张镇远等人一样根本想不到沈庆之今夜居然会要来打襄阳。

夜深人静,等沈庆之悄悄从城垛边探出头时,见也就稀稀落落几个人,还不知道张镇远已经做出明日偷袭他安排的沈庆之看的也有些惊喜,他本以为登城后搞不好就要杀出一条血路…负责这段城墙防务的五六个哨兵正在城楼那边烤火,因为夜深天寒,他们都已经东倒西歪闭起了眼睛,沈庆之贴在墙垛外,又观察了会儿后,见他们确实睡着,便抬手握住城垛,轻轻的一翻而上。

一直注视着他的霍卫青,见沈庆之的人影在城头闪过,他立即推了下身边的士兵,然后一个轻推一个,很快就把命令无声的传达到了每个人,霍卫青带头,紧握着刀,慢慢的潜入水中,这宽敞的襄阳护河连接大江,他一入水,那冰冷刺骨的水就湿了他的衣衫,再如针一样的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