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父子论政(1 / 2)
赵无恤坐下之后,赵鞅问道:“无恤,谈谈你对当前晋国的看法。”
赵无恤:“在父亲的领导下正在蒸蒸日上。”
赵鞅有些不悦道:“我要你说实情,不是让你拍马屁。”
赵无恤:“既然父亲如此,那孩儿就实说了。我们当今的晋国存在着六大弊。一是政出私门,近百年来晋国的政治一直是由六卿或者六卿中的几个人说了算,国君仅仅成了名义上的元首,各卿上台后只考虑本家族的利益,根本就不考虑国家的利益,这样很不利于晋国的发展;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目前我们晋国的国土已经基本被六卿分割;三是军队混乱,杀敌多着,没有得到应有的军功,而贵族子弟不管怎么样都会在军队中谋取高位;四是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由于晋国是六卿执政各类人才不能很好的为国家服务,即使像孙武那样的人才到了晋国也未必能够发挥才能;五是法度不明,同样是偷盗,在韩家可能会被处死,而放在智氏家则会被判罚金;六是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我们现在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归六卿和其它大地主所有,真正劳动只是这些家族的农奴,生产的多少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以生产的积极性肯定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晋国的发展。父亲大人不知道孩儿说的对不对?”
听完赵无恤的话,赵鞅望着他久久不肯离开。
赵鞅:“无恤,这么多的问题,你是这么想到的?”
赵无恤:“孩儿只是以实据报,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孩儿说错了吗?”
赵鞅:“没有,你说的太好了,好多事情就连父亲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对晋国太了解了,有的问题连赵鞅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都想到了,看来以前还是小看这个长相难看的庶子了,怪不得姑布子卿先生说他可以担起赵氏的大任,要是他是个嫡长子该有多好,哪怕只要是个嫡子,赵鞅也会毫不犹豫把太子的位置交给他,可是他却偏偏是个庶子,而且还是地位低下的庶子。一旦要立他为宗主,赵氏的其它成员肯定会极力反对。一想到平庸的长子赵伯鲁和能力超群的赵无恤,赵鞅的心里就犹如针扎一般。
屋外依然是喝酒划拳的声音还有雪落的寂静。
赵鞅起身在屋里踱着步子,良久说道:“毋恤,你说的都对,父亲就明确的告诉你,我准备在晋国实行改革,以改变当前晋国存在的问题。这个事情已经困惑我多年了,当年我极力反对六卿制度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可是现在我拿不定主意的就是由谁来推行改革,这个人选非常重要,一旦推行肯定是阻力重重,选错人将会是满盘皆输。哎,要是董公在世将是不二人选。可惜呀!”
赵无恤道:“我给父亲提供一个人选也许可担此大任。”
赵鞅:“哦,说出来看看。”
赵无恤:“阳虎。”
阳虎的名字一出口,赵鞅大吃一惊。
赵鞅:“怎么会是他,此人人品太差,一旦担此大任定会招致众人的反对。”
赵无恤:“但他有能力,有胆略,更具有从政的丰富经验,父亲若用此人定会取得成功。”
赵鞅低着头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决定听取赵无恤的意见,先见一下这个阳虎。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阳虎此人。
阳虎:姬姓,阳氏,名虎,一名货。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不折不扣的治国之奇才、丧国之诡才,春秋历史上的大反派。孔子的天敌,孔子在多篇文章中骂道此人,既然连孔老夫子都对此人如此仇恨,那么阳虎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阳虎原本是鲁国“三桓”中实力最大的季平子的家臣,因在前517年拥立鲁定公中立了大功,从而执掌了季孙氏的军机大权。公元前505年6月,季平子逝世,儿子季桓子季孙斯继位。季桓子年幼,不能操控家族事务,阳虎等家臣就开始蠢蠢欲动,软禁少主季孙斯。10月,阳虎要求季孙斯授权给自己执掌季孙氏,季孙斯不同意,阳虎干脆把季孙斯的堂兄弟杀了,杀鸡儆猴这招果然奏效,特别是用来哄小孩子,季孙斯屈服了,承认阳虎是季孙氏的代理人,就这样毫无背景的阳虎成为了季孙氏的暂时当家人,季孙氏是鲁国最大的家族,阳虎也就成为了鲁国第一权臣,执政鲁国,开启了“陪臣执国政”的先河。。
随着季孙斯年龄的增长,三桓逐渐抬头,阳虎终于坐不住了,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攘外必先安内,他决定除掉季孙氏由自己执政,公元前502年的10月3日,阳虎派人挟持季孙斯到都城曲阜东门外赴宴,这自然是个鸿门宴。三年来已经如惊弓之鸟的季孙斯敏感的意识到这是阳虎的阴谋,还是镇定的策反了驾车御戎,季孙斯逃出了阳虎的魔爪奔向“三桓”之一的孟孙氏,请求保护,阳虎派弟弟阳越攻打孟孙氏,不克,阳越战死。阳虎一看孟孙氏早有防备,心生一计,率大队人马冲进都城,欲劫持鲁定公,进而借用鲁定公的君令和孟孙氏较量。然而当阳虎冲到公宫时,这里已经被孟孙氏的军队控制。阳虎无奈,退守阳关(今山东泰安东)、讙(今山东宁阳县北)。这次政变因为行事不密,反被孟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