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斩夷大会13(1 / 2)
何指见他打断自己话头,心下甚是不豫,脸上却未显露丝毫,口中说道:“饶兄高才卓识,知见非凡,果然令人好生佩服。只不过饶兄说道唐王‘不可行险急躁’云云,却是妄言。据在下所知,当年唐王朱聿键即位不足半月,便下诏亲征,出兵北伐。其后清军挥师南下,郑芝龙投敌倒戈,朱聿键也被鞑子所擒,终致绝食而亡。其所建隆武政权不过短短一年有余,便即惨遭覆灭,这不是急功冒进,却是甚么?”
饶令德肚中墨水原本不多,于史事方书一道更是知之甚少,他所说隆武皇帝建功立业、大杀鞑子云云皆是从说书人口中听来的。那说书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赞扬隆武皇帝,是以不肯多言,饶令德便命他到自己家中讲书。那说书人见饶令德兴致颇高,便索性无所顾忌,大书特书,添油加醋地讲了许多原本并未发生之事,饶令德听得兴高采烈,大呼过瘾,便也不去管他所说是否为真。
之后饶令德与手下人说起清军入关、明朝宗室未能趁机夺回汉人江山的事来,便常常将从说书人口中听来的讹言述将而出,其手下人对百余年前所发生事也不甚了解,但见他讲得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有如亲身经历一般,便也都信以为真了,不住口地称赞山主高才博学,饱谙经史。如此一来,饶令德则更是变本加厉,凡遇到有人说起南明皇帝之事,便即滔滔不绝,大谈特论,以显示自己学问渊博,通古知今。
他见何指说起抗清失利,乃是由于急功冒进之故,便想起说书先生讲过隆武皇帝北伐的事来,四下里一望,又见在场众宾客大多都是江湖上声名斐然的英雄豪杰,便有意在一众武人面前卖弄学识。于是阻住了何指的话头,洋洋自得地赞扬起朱聿键贤明盛德,一心想要恢复明室江山的事。
在场群豪之中有许多浅识寡学之辈,听得饶令德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便也都信以为真,点头称是。不料此时何指听了,却直指饶令德所言有误,众人便又望向饶令德,看他有何话说。
只听饶令德道:“何山主所言可有凭据么?”何指微微一笑,道:“此乃尽人皆知之事,却要甚么凭据?饶兄如若不信,大可向那些学究先生们请教,他们看在江西关帝会饶帮主的金面之上,定会详加讲释。”
饶令德听出他言下讥刺之意,不禁心头恼怒,大声道:“不必了,何山主既说是,那便是罢!在下粗人一个,原也分辨不出何山主所言是真是假。”他这么说,便是指何指所言也未必是真了。
何指不愿与他多作无谓争执,道:“既然如此,那便最好。”顿了一顿,又大声说道:“隆武皇帝一事,暂且搁下了。在下适才所说‘急功冒进’,乃是相对而言,大伙儿心下若有甚么微词,待得斩夷大会之后,再来辩说,免得误了正事。”
人群中有一人赞道:“正该如此。饶帮主,你方才大掉书包,小老儿听了很是不以为然……”饶令德怒道:“你说甚么!”那人续道:“不过小老儿寡学少闻,见识未必较你为高,因此上也不必出言相讥,得罪了你。”饶令德哼的一声,道:“阁下既有自知之明,那便最好不过。”那人嘿嘿几声冷笑,不再应声。
饶令德被何指指出所言有误,心下既怒又窘,却又不便发作,本想借着这人的几声冷笑,好生教训一下他,但转念一想,又觉不妥:“今日在场群雄当中,武功卓绝者不计其数,自己若是贸然出手,胜了那人则罢,万一失手不敌,反倒贻笑大方,出丑露乖了。眼下须得暂时忍上一忍,待到斩夷大会结束,再去寻那老头儿的麻烦。”言念及此,便侧头过去,不再瞧着那人。
何指见自己没说几句话,便有这许多人插口搀言,小刀会在江湖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当下提气入声,昂然说道:“在下忝为小刀会山主,今日召集江湖上各位同道来此商议抗清御虏之事,大伙儿若当真想将满洲鞑子逐出关去,便请耐性属听在下一点刍言浅见。”他这番话说将出来,声若洪钟,响震山谷,众人听在耳里,只觉脑中嗡嗡作响,几欲站立不稳,心下都是一凛,寻思:“这摩天岭是他小刀会的地头,即便小刀会是江湖上二三流的小帮派,却也不可太过轻侮怠慢了。”当即肃容端颜,不敢再对小刀会存有半分蔑夷之见。
何指此举原本便有威慑群雄之意,待见到大伙儿数千对眼睛一齐望向自己,心下不免稍感得意,微微一笑,说道:“众位朋友既看得起在下,这当儿便先行谢过了。”说着拱手作了个四方揖。
跟着又道:“‘急功冒进’一说,乃是言出有因,并非在下信口乱道。想当年弘光皇帝、隆武皇帝、监国鲁王、绍武皇帝、永历皇帝穷明遗宗室之力,又得大西军余部相扶,也未能推翻满清皇帝,便可说明此一点。
“弘光皇帝之时,朱由菘主张‘联虏平寇’,与满洲鞑子一齐攻打李自成的大顺军以及张献忠的大西军,却不料鞑子行事果决,出兵神速,没过多久便已将大顺军击溃,其后多尔衮移师南征,又逢宁南伯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顺江东下争夺皇帝之位,弘光皇帝腹背受敌,终致覆灭。弘光皇帝只瞧见眼前狼,却忘了身后虎,一心只想打败大顺军,到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