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思乡曲(1 / 2)

加入书签

竹林鬼书生可不是傻子。

竹林鬼书生又拿出经书来,开始读经。他穿着宽大的青衫,淡蓝色的青衫,看起来很飘逸,腰部没有系带子。竹林鬼书生也有几块玉石,偶一个玉石簪子,是用来别头发的。竹林鬼书生的头发,每次都梳理的整整齐齐的。“君子爱玉,玉不离身”。虽然竹林鬼书生的腰带上,也系了玉石,可是,无路他系不系腰带,他总是有玉石相伴。

竹林鬼书生卷起书,走到外面。心里想:“这些美人,可真是难以琢磨。不知道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

谛听神兽,刚好也来了。谛听喜欢听竹林鬼书生念书,几乎什么都听。

谛听过去,卧在亭子里面的毯子上,那块毯子,干干净净,上面还有织出的吉祥图案,云水山川图。竹林鬼书生走了过去,给谛听说:“多寻思,就是多烦恼。任外面纷纷扰,我自不动如山。谁乱动,将来就是谁麻烦。谛听,你说,对不对啊?”

谛听却不理会他,独自把头伏在地上。竹林鬼书生坐了下来,靠在它身上,用左手支起脑袋。

竹林鬼书生今日,读的是《诗经》。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谛听听了几句,看了它一眼。

竹林鬼书生自己就笑了:“怎么?书,还有什么是不可以读的?还是,你不喜欢都这样的诗词呢?这,可是好诗词啊。哈哈。”

谛听又把头伏了下去,眯起眼睛,一动不动了。

竹林鬼书生有接着念: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huáng)?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竹林鬼书生读了几首,感觉很是没有意思。就停了下来。躺在谛听的后背上。这个冥界里,只有这个书童和“谛听”,是他最亲近的了。鬼书生从来不抱怨生命。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他从来不想改变。

如果那一天,这些都成了过眼云烟,是否他会考虑自己的去处呢?

阳间冥界的道理,无非是“欠钱还钱,欠情还情”。其他便没有了。

自己难得在这里,得到一个安静的所在,比阳间的,可要舒心多了。

鬼书生从来没有忘记阳间。那里,是他心痛过的地方。

那里,也是他最温暖的地方。

鬼书生,不这里,打扮的跟阳间一样。

躺在亭子里,似乎就是像躺在阳间一样的了。可是,那一世的父母,那一世的姐妹,还有那一世的爱情,却早已经远去了。

那些家产,那些房子,那些快乐和痛苦,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茫茫天地间,许多人,一生追求钱财。有些人有钱,有些人没钱,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有钱没钱,还不都是一辈子?

就好比自己,在阳间里,从小就是舒适的要命,但是,自己却并不以富贵为荣,而是以读书为荣。三岁识字,五岁读书,十年里,他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几乎把天下的书,都读尽了。从儒家的《四书五经》,到道家的《道德经》,到法家的《孙子兵法》,等等,鬼书生都读过了。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那个时候,父亲只是要求他读,却并不要求他理解。

说起来,自己得到的这一切,都归功于父亲。如果不是父亲教他识字,叫他读书,他也不会有今日的舒适。可是,如今,看看自己,再想想父母,父母在那里呢?

子欲孝而亲已逝,树欲静而风不止。

阳间最大的悲哀,无非就是生死离别,那才是痛苦里,最悲痛的痛。

自己给父母的痛,就是早早的失去了生命。这些,都没有办法弥补。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鬼书生到了冥界,却还是喜欢读书。

阎罗天子看他带了如此多的书,来冥界,很是惊讶,就给了他这么一块一亩三分地,叫他读书。

而且,特别的允许他,可以随意种植一些花草。

竹林鬼书生得到的待遇,是别人所没有的。不过,他也很感谢阎罗天子。能有如此的厚待,是谁都要心存感激的。

不过,竹林鬼书生也似乎像一本百科字典一样,无论阎罗天子说到什么书,他都能说到其中的内容。有些内人,还能背的出来。

阎罗天子对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