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香香姓秋名香(1 / 2)

加入书签

见客栈老板问她姓名,谢玉屏大大咧咧回答道:“别叫我大姐,叫我娘娘我都不忌讳!嘿嘿,咱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我叫谢玉屏!怎么样,害怕了?老板别怕,你姓宁吗?”

店老板挤出笑来,答道:“宁姓是贵姓,我没这福气。我姓吴,吴地的平头百姓,叫我老吴就可以了。”

这一下,谢玉屏笑得嘴角翘了起来:“嘿嘿,吴地的平头百姓也读点书,知道宁姓是贵姓!告诉你,最大最贵的姓是朱,天下都是……朱家的!对吗?”

吴老板早已被她的气势吓得垂下头来:“是,是。”

第二天一早,谢玉屏就来到新建的太师府前。

果然,眼前这座太师府气势恢宏,高门石柱,真有点让人不敢仰视。门内园林森森,令人遐想不已。

谢玉屏混杂在人群中,不住朝太师府里张望。

两名新家人搬出桌椅,放在门外,管家鲍如海走出来,坐到椅中,一名家人忙捧上茶:“鲍管家,请用茶。今天人还来了不少……”

鲍管家摇摇头说:“猫多不抓鼠,太师喜欢有用之人。我中意了,你方可记下。”

那家人:“是。”

鲍管家忽然见到谢玉屏,指着她:“你,问你呢,你想进太师府来吗?”

谢玉屏装作左右顾盼,又朝鲍管家望去:“总管,您刚才指的是我吗?”

鲍管家点点头说:“你若想进太师府,先报上名来,籍贯,年龄,婚嫁,一一报上。”

谢玉屏笑着趋身走上前去:“是,大总管。”

落霞孤鹭齐飞,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渔舟晚唱。那条乌篷船缓缓驶入太湖这幅图画,划破永恒的平静。香香已在篷窗缝隙间,看到了湖光山色,情不自禁问道:“梢公,快到无锡了吗?”

梢公在外应道:“好山好水,真山真水,不是无锡这好地方,是哪儿?”

香香又朝船头那儿问道:“李……公公,我可以出来吗?”

李公公在外:“出来吧,公公早就出来了,出来看风景吧!”

“哎,香香出来了!”香香欢喜地来到船头,深吸了一口气:“这湖上的空气,跟金子似的!”

李公公笑道:“真够新鲜的,但怎么形容空气跟金子似的?”

“特别新鲜啊,香香没法形容了!”香香笑道。

梢公摇着橹:“姑娘待在舱里太久了,吸上这么金贵的空气,当然该这么说了!我家闺女,也是这么形容的!”

这时,李公公也活跃起来:“好,香香就当自己是无锡的丫头吧!”

如离樊笼的小鸟,香香的心情已经放飞,她点头:“无锡是个好地方,进了太师府,有机会要到处去走走。”

哦,梢公马上笑道:“听说太师府那儿马上要改名叫龙亭,进了太师府,玩的地方太多了!”

谁知,香香听说“龙亭”两字,却一下子沉默了。

嘿嘿,李公公冷笑:“真改龙亭了?哈哈,那不就到处龙飞凤舞了?”

梢公笑道:“但愿吧,咱们老百姓听着,很有些喜气!小姐,你说是不是?”

香香想了下,点点头,脸上有了一丝暖意。

是啊,梢公说得好,老百姓听着龙亭二字,觉得喜气,官府却把它视为禁忌,这里边的千差万别,该从何说起?

很快,乌篷船从太湖进入古运河。

顺着古运河,乌篷船又从一座古老的拱桥桥下穿过。

沿河商贾店铺,人进人出,讨价还价,热闹非凡。香香和李公公仍坐在船头,各看各的,心情各不相同。香香时笑时颦,终于被周遭人群欢乐、祥和的气氛同化,神情也松弛下来。

几经辗转,他们也到了龙亭街上。

当然因为见到了那块好招牌,李公公用手一指,带着香香走进宁安客栈。

吴老板笑脸相迎:“客官,请喝茶。”说着已边倒茶,边望着他们,“楼上有间宽敞的房间,几天没住人,刚收拾好……”

李公公皱眉问道:“怎么会几天不住人?”

吴老板笑道:“有位大姐租下的,预先付了五天银子,第二天就进了太师府。我给她留着,到今天一直干干净净,就又收拾了一下。”

咳,李公公咳了一声,放大尖嗓子:“快把住店客人的名册拿来,让我看看。”

顿时,吴老板有点吃惊,忙拿过名册:“客官请看。”

李公公翻开名册,见上面赫然写着谢玉屏的名字,笑道:“那好,咱们就住这间吧。”

吴老板顿时垂下双眼:“客官住几天?”

李公公:“我常住。”

吴老板点点头:“客官和小姐,请随小的上楼。”

香香朝四周打量了下,跟在他们身后走上楼去。

吴老板打开那间大客房,李公公来到窗前,望了下街道店铺:“这儿不错。香香,你也来瞧瞧。”

香香来到窗前,望了下:“公公,你不嫌吵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