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九百零六章 喜庆之宴(1 / 6)

加入书签

w/w\w...无广告看着就是爽!

除开同性与异性的恋爱观外,还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例如在宴会上,老外对郎娘挨着敬酒的场面困惑,李安扮演的食客就对其说:“这是中国5000年性压抑的后果与释放”包括角色的安排,如伟同是tw长大,美国念书,拿绿卡的华裔,而威威是来自内地sh为艺术节衣缩食的准移民,伟同的父亲是内战后随国民党退到tw的大陆人她的母亲则是土生土长的tw人然后伟同和威威的认识与婚礼则是在第三方国家美国这不能不说李安有深刻的含义,诚如他自己有说:“假如大家把这完全看成同志片,或者是为了表现同性恋的抗挣与妥协的影片,那显然不完全了解中国人与中国人的世界”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这是给世界看的电影,同时也是拍给大陆人,tw人看的电影

本片的配乐有的时候让人觉得怪怪的,有丝竹之声在前半段甚至有点诙谐幽默的感觉,我在看到几个情节甚至笑出声来印象最深刻当是伟同为了应付父母来美国探亲,把父亲寄过来最得意的书法挂在客厅,并让威威想好赞美的台词当伟父站在自己的字前,威威滔滔不绝、洋洋洒洒的一口气的赞美,让其父本来绷着的脸渐渐舒展威威一脸正经的摇头晃脑的说着,伟同在背后目瞪口呆,他父亲在旁边不停点头,那其中散发出来的幽默让人捧腹伟同的bf为了让威威应付考验,就把伟同的很多生活细节告诉她在卧室里,伟同问威威准备的怎么样了,威威对着他说:“根据我的推测,你今天穿的是蓝色内裤”把伟同气的一下子摔门而去,剩下威威和杰森偷乐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这些小风趣散落在电影叙事中,不着痕迹却让人难忘怀有人说中国人不懂幽默其实中国人的幽默藏在骨子里,冷不丁儿就抖出来,它比老美的傻乐、英国人的刻薄有内敛的风趣在后面还有个细节,伟同和威威举办婚礼就在中国餐馆楼上他的朋友和同学来闹洞房,进房间时,一人嚷嚷:“选的什么房间号啊?还1069”这完全就是李安善意的玩笑嘛

我还认为李安拍这电影时很冷静,能把这么多可以拍摄的题材揉到一部电影里而且线索明晰,主次分明的娓娓道来人文题材的篇子应该是最难拍摄的,一拍不好就弄的一团糟糕,什么都想表现好象一桌子菜,总有个冷盘、热菜、大菜的区别什么先上,什么后上,什么是开胃的,什么是填肚子,这都有个讲究李安的诸多电影作品题材迥异,从表面上看很难找到交集之处,但他都能导演的游刃有余且保有其浓郁的个人风格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喜宴》、《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绿巨人》以及《断背山》李安电影中的情感深沉婉约,除了天生性格原因,还和他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李安曾经说过一段令人辛酸的话“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地方的公民我的父母离开了大陆来到tw,在那里我们是局外人然后,我又来到了美国,仍旧是局外人当我重回到大陆的时候,我又变成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局外人”历史的机缘把他塑造成永远的“局外人”,但也正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成就了他作品题材的多元和情感的细腻含蓄

这部《喜宴》有机的将几乎所有李安作品特色结合起来:伦理,父亲,情感,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包容这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李安”的李安电影,在他的眼里菜刀和宝剑都是伦理的载体,同性恋也不过是普通爱情,而且总能化解包容各种矛盾冲突,所有澎湃激荡的情感最后都化为老父亲的一锅汤《喜宴》中有三对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异性恋和同性恋,中西文明父子情感而影片所有戏剧性看点及深层寓意都缘于这三对矛盾

李安似乎对同性恋问题格外关注,大获成功的《断背山》便被称为“同志爱情史诗”,影片弱化了性别感,而将笔墨着重放在了情感上这就不似某些导演那样,将同性之爱作为一个噱头甚至是卖点来炫耀《喜宴》的重点不是同性恋,然而一切事端,皆是因它而起相信大部分人想到同性恋,总是和“变态”联系在一起的,而李安能用“存在即合理”的脱宽容眼光看待问题,体现了他的大师风范高伟同和赛门既不是变态也不是鸡奸狂,他们不过是性取向与常人不同的普通人而已对于高伟同为什么是同性恋,影片中只有他的一句“生下来就这样”的解释,或许李安认为这并不重要,又或许他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解释,毕竟这不是影片的看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伟同虽然不以身为同性恋为耻,和赛门在美国快乐的生活,但他还没有胆子大到一开始就公然对中国的父母宣布自己是同志,而是千方百计的遮遮掩掩某种程度上象征了,同性恋在华人社会中实属异端,开放如高伟同者都没有勇气去挑战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

结婚喜宴那场戏是全片最热闹的部分,李安将喧闹的中式婚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不少情节令人捧腹其中有个细节非常有趣也很有意味,当两个美国佬对婚礼上中国人的疯狂感到大惑不解时他们原以为中国人都是很温顺含蓄的,由李安亲自客串的“食客甲”现身说法道“这是中国人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印象中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