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十)最后的余音【大结局】(3 / 4)
正当全世界都以为德国人会趁势做掉英国的时候,德军却在七月末秘密挥师北上了,他们丢掉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抖的闪电战模式,会同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百万精锐。从中欧腹地突然杀出,以大兵团大纵深大穿插的苏俄人战争模式,在波兰平原上堵住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苏俄侵略军。
激战十五天后,一百五十多万俄军成建制的消失了。九月份中旬,俄军在东线损失数字超过两百三十多万。柏约军队在东线战场彻底转守为攻。
与此同时,一直籍籍无名的北欧冰雪王国芬兰突然加入战团。数十万装备算不上精良但却精通冬季作战和山地作战的芬兰大军凿穿了俄军脆弱的北部防线。
本位面的苏俄远没有另一个时空的苏联强大。又有日本和土耳其人在远东和北高加索地区的牵制,再加上芬兰、波兰和德奥联军三路大军的联合进攻,所以体力不支的苏俄军队节节败退,并且在入冬之前丢掉了包括莫斯科、列宁格勒在内的欧洲主要工业城市,到最后,就连斯大林同志预先打造的乌拉尔工业区也直接暴露在德国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内。
苏俄已经完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看似强大的伦敦军事集团居然就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苏俄和因为海上航运再次瘫痪而不知所措的英国,而在北大西洋另一侧虎视眈眈的美国人甚至都来不及发出自己的声音。
伦敦军事集团败局已定,有心在欧洲玩弄军事平衡的美国人追悔莫及。不过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迁怒的对象。
1939年,除了战火纷飞的欧洲,亚洲也是炮声隆隆。
其实早在1937年,日本就不顾美国的警告和德国的劝阻,迫不及待地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
间战期以矿产资源换取大量步枪、机枪、中小口径火炮以及弹药生产线的中国在蒋校长的领导下,抵抗力度要远超另一个版本的历史,至少拥有一个全德械集团军和不少德国退役战斗机的中央军没有丢掉武汉。
1939年,日本还没有完全吞并中国,短视的他们就得陇望蜀地开辟了新战场日本全部海军主力南下,重创英国人驻扎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百万陆军在除了德属北越之外的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攻城略地。
也就只有半年的时间,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铺满了大半个东南亚。
日本人的狂妄和嚣张激怒了美国人。牛仔们有心拿小岛国开刀,安抚他们失败的欧洲政策既然无法维持欧洲均势,德国崛起势不可挡,那么在本世纪后五十年的大国竞争中,“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美利坚合众国有权利也有义务“征服日本人以获取完整的太平洋霸权和东亚霸主地位”,增加“美国对抗德国‘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底气”。
1939年12月25日,日本雪风号驱逐舰误击美国“最坚实盟友”菲律宾的阿基诺三世号巡逻舰,给了美国人最好的开战借口。
当美国人仿效当年的美西战争,兴冲冲地派人调查缅因号,啊不,是阿诺德三世号饮弹沉没事件,敏锐觉察到美国人动武想法的日本人抢先动手了。
相同的日期,不同的年份致使与爱尔兰海突袭战几乎如出一辙的珍珠港偷袭事件多击沉了美国人三艘航空母舰,小小的意外遂铸就了巨大的蝴蝶效应,最终让美国人耗费三年多的时间,付出两百多万名海陆军官兵阵亡的代价才突破了日本人的绝对国防圈,兵临东京湾。
如果不是美国人明智地与中国人结盟。向中国提供大量武器援助,牵制了日本大量精锐陆军,相信美国重返东京湾的时间和所付出的代价会大大提高。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结束了。它成就了希特勒这样的宣传之神,给了老兵王海蒂最好的退伍礼物,将德国和美国彻底送上神坛,同时也毁灭了诸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苏俄和日本这样的准一流列强。
1944年,王海蒂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并且在基尔海军学院发表了浓郁着悲伤的演讲。
拄着拐棍的王海蒂站在陈旧的小礼堂前,面对洋溢着青春和热血的年轻人。发出了属于旧时代老人的嗟叹声: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历史翻过王海蒂退役的这一页,进入超级大国时代。
历史学家们每每提到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史时,总是将这五十年的国际关系简化为老欧洲的代表德国、新世界的代表美国,从小到婴幼儿尿不湿大到外太空的火星探测。在各个层面进行无所不包的竞争和对抗。
新千年后,这种“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似乎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人的影响力渐渐局限在了美洲。而中国则作为亚洲势力的代表强势崛起。
很可惜。疯狂迷恋跑酷和推特的德国年轻一代对局势的变化漠不关心。他们不愿意服兵役,厌恶恪守规则,就连曾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德国的海蒂西莱姆具体的去世时间也答不上来,更具有嘲讽意义的是研究西莱姆的热潮正在中国人那边方兴未艾。
当然,德国的90后们面对苛责的时候总是能够振振有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