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元正朝会 五(2 / 2)
,朕心甚慰啊,丁克用忠心爱国、良言警句,不愧中书令“良臣”所称,此次陇右大胜,即可保陇右五年安定,五年后若是陇右民生皆复,朕必有重赏!今日中书令所言,诸君当铭记在心,共盼我大唐盛世。”
自然又是一番山呼海拜,李荣倒是饶有兴趣的打量了正在跪拜的高天城一眼,心里想真是好福气,明明乱了殿中礼仪还有外公帮你兜回来,想想不免有些打趣的说道:“忠义县公不愧我大唐第一神童,独具慧根啊,竟是第一个看透的,呆会两仪殿宴会上南边少不得几分考量,如此一看,朕心大定啊!哦,众卿平身吧!”
一边起身还一边惴惴不安的高天城心里想道:“老子的外公都帮老子圆过去了,你这么大的皇帝老跟我过不去干吗啊?”但皇帝点到自己了,按照规矩不回话就是罪过,只得硬着头皮在百官的注视下走到了中间,先是一躬到底,理了理自己的思绪,说道:“微臣惶恐!陛下盛赞,微臣实不敢当!”
本来李荣就是想调侃一下,一看高天城和个小大人的似的一板正经,心里都乐了,嘴里也说道:“哦,不是吗?那你说说你刚才为什么给朕贺喜啊?”
众人也早就听说过高天成的诗作,说是一点不怀疑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有赵公明和肖恩作证,但毕竟一个八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诗作实在是骇人听闻,刚才听见高天成来了那么一句心里更是怀疑,只是被中书令肖恩带了过去,现在看到这孩子倒是有点大家风范,和皇帝对话有板有眼的,也都饶有兴趣的打量着高天城。
高天城从前世算起就是个人来疯,场面越大就越兴奋,这里在殿中,似乎感觉到整个大唐的目光都汇集在自己身上,刚才的一丝紧张早就被兴奋代替,稍微理了下思绪,一拱手,大声说道:“臣非中书令,思谋深远,臣只是有感而发!”
“臣师从东水公,尝闻圣人言:君子贵真。且《太史公书》尝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臣年幼,不识这位大人,但臣知道,能在盛典之上口出真言者必是君子。刚才这位大人所言臣深有同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臣初登大殿,着实孟浪,请陛下处罚。”
太极殿上包括李荣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发愣,这孩子九岁就能引经据典也算学问渊厚了,说的倒也理顺,偏偏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确实是如同重锤狠狠的砸在了众人心间,包括肖恩都是认真的盯着高天城看了一会,低下头嘴里继续嘟囔这两句话,而在高天成旁边的丁克用更是眼睛一亮,这个孩子是谁啊?真是知音啊!
众人的心中震撼还是不能消去,李荣也是有些失神,真是一句话点透王朝更替啊,看见傍边的宦官暗示自己,才想起还有正是要干,整整心神,反正这小子跑不了,呆会两仪殿朕倒要看看这小子还能给朕多少惊喜。
示意礼官继续,这鸿胪寺的礼官本就甚是着急,这帮人最讲究的是礼制,是大国风范,咱大唐就是大胜也不能让人在外吃寒风而咱们自己个儿在这商量国事啊,何况人家南边的也来了,咱这场大胜也有人家的帮忙不是?
看见皇帝的事宜,连忙喊道:“丁克用退下,宣南周鸿胪寺正卿吴恩可觐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