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盛宴扬名 终(2 / 3)

加入书签

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实乃天作,实非太白所能比及,太白心折不已。太白被世人捧为“诗仙”,今日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忠义县公天才之称当之无愧。太白受教了,今日之败,太白心服口服,必将回南潜修,再无心这世间虚名,改日忠义县公若亲临南周,太白必将扫榻以待、执缰于前!”

说完竟是朝着李荣微微一拜,然后竟是朝着高天城一躬到底、做了个大礼,一挥衣袖,竟是扬长而去,只留给众人说不出是洒脱还是落寞的背影。

殿内的人竟无人阻拦,所有人都被杨白所说惊呆了,如果说评价还恰如其分的话,胜败自然已分,忠义县公获胜毫无争议,但关键是太白公最后所说的,扫榻以待还可以说是盛情,但执缰于前在这个时代就意味着太白公竟是有点认忠义县公为师的意思,这个时代替别人牵马缰不是奴仆可就是弟子啊。

以九岁稚龄让名满天下的“诗仙”杨白杨太白自叹不如、甘愿为徒,这不但是天才,更是妖孽啊!

按照唐人的脾气,此时早就应该是喜庆漫天,毕竟这文坛之事毕竟是唐人内心的伤疤,装作不屑提及,实在是不愿提及。今日此情此景,让大唐君臣竟是有种宛如梦境的感觉,原来写诗也是可以这么提高士气的,原来我大唐也能出文坛奇才,这、这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所有人的目光都及其安静但是狂热的看着九岁的高天城,偏偏高天城不安生,摇摇晃晃朝着还在目瞪口呆的南周鸿胪寺正卿吴恩可走去。

吴恩可早就彻底的惊呆了,太白宫竟然败了,南周竟然败了,这让以文为傲的南周臣民何以自处,今天自己的质疑现在看来就是一场笑话,自己在这个笑话中就是个卑贱的笑料,脑子里空空一片,直到高天城走到眼前才发现。

高天城从来没有什么慈悲心肠,痛打落水狗是高天城的一贯作风,若是今天自己败了,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既然挑衅,就得做好失败后品尝苦果和被敌人讥笑的心理准备,否则,本县公更瞧不起你。

“正卿可信《将进酒》为本县公所作”半醉的高天城问道。

“本官荒谬,县公实乃天才!”既然输了,就别再遮遮掩掩了,学太白公洒脱一些就是,吴恩可倒是干脆。

“本县公不怨你,你不过是待人传话罢了,你刚才不是说你们什么陶太傅和南周文坛都不信吗?”高天城有点咄咄逼人。

“这个、这个,忠义县公天才啊,往事休提,往事休提!”吴恩可节节败退。

高天城竟是又往前走了一步,然后招了招手,吴恩可竟是鬼使神差的躬身下来,这是发现高天城似乎有悄悄话要跟自己说,而忠义县公的身高实在是-------?

高天城很满意吴恩可的知趣,凑到吴恩可的耳边小声说道:“别以为就这么完了,本县公不是那么大度的人,想扇别人的脸就得做好被别人扇脸的准备,本县公不知道你们为什么挑上某,但告诉你们什么陶太傅,这才刚刚开始,让他等着本县公。嗝-------,还有,你输得等本县公想好自然会找你的。”

说完竟是朗声大笑,而吴恩可却似乎吓到了,竟是一下坐在了地上,脸色蜡黄,眼看着竟是要混过去的样子,几个南周鸿胪寺的官员连忙上前扶起,哪有刚开始时的意气风发。

高天城却是没再看他一眼,大声说道:“今日天城诗兴大发,望陛下恩准,小子再作诗一首,献于自己,不知可否!”

李荣现在是意气风发,瘦弱的身材不知哪来的力量,竟是喊出了从未有过的洪亮:“忠义县公,大唐天才,朕准了!”

满殿贺声大作“忠义县公,大唐天才!”

不管别人喝彩,高天城自顾自的拿起毛笔,摇摇晃晃的走到木板前,几个宦官早就注意到了县公的身高,连忙抬起木板跪在地上方便忠义县公挥毫。

高天城大笑一声,一气呵成,然后竟是——仰面躺下,几个就近的文官早就注意到了,一把将高天城扶住,这时高武才上前看了看高天城,然后朝着李荣拱手致意:“微臣小孙竟是喝的有些醉了,不妨事,请陛下恕君前失仪之罪。”

李荣毫不在意:“今日忠义县公为大唐添彩,并将名扬天下,些许失态,乃性情所致,何过之有?不但无过,尚有大功,今日先回府休息,过今日必有恩旨!”

高武一躬到底,替自己孙子表示谢意,然后示意宦官将高天城扶了下去。这是众人才将注意到刚才忠义县公号称要献给自己的诗作上。

致天城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仪殿的喝彩声大作,一会为陛下贺,一会又为大唐贺。战场上的喜悦本来就弥漫着整个两仪殿,今天这“另一个战场”的胜利让这种欢庆的气氛到了顶点,竟是没人理会气闷的南周使团、尴尬的其余外使。

一时之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不知又被谁吟诵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