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裁撤(1)(2 / 2)
结果,总是要抬出一个人来背这个黑锅才行。不然怎么跟天下人交代?
正好,唐公李渊已死,其世子李建成刚刚接任家族,影响力还不足以和当年李渊在时相提并论,所以只好委屈一下平阳公主,拿她出来顶缸了。
不过私底下,各大家族已经悄悄给平阳公主送去了抚慰消息,暗示她即使承认下所有罪责也不会致死,大不了回太原府住几年再复出。
对于这样一个官僚机器,平阳公主能如何?只能在朝堂上坦言自己有罪,请皇帝治罪。
汉平帝是汉元995年刚刚继位的,原本想借着这次对匈奴人的战争中获取一点军功,但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特别是战报上显示匈奴人竟然拿大汉女子制作军粮,这件事简直让汉平帝气炸了肺。军部众口一词说平阳公主有罪,即使皇帝也不敢违背众意,只好降旨查办。
这时,益公崔凯拿出了这次战事的完整报告。报告上虽然没有明说禁卫军的战斗力如何,但已经隐晦地指出,禁卫军战力堪忧,已不复当年圣祖时期的悍勇,对禁卫军能否承担帝国和皇帝的期望有所担忧。
这个报告可以说是益公变相地为平阳公主开脱责任。只是他开脱的话没来得及说,内阁就借题发挥提出了一个建议:裁撤禁卫军!
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立即遭到了包括益公崔凯在内的所有官僚的集体反对。
理由很简单,禁卫军可是贵族子弟“颐养天年”的好地方,要是裁撤了,别说这数万贵族子弟怎么办,单单是这些官员回到家里就要首先面对众多妻子的炮轰。
当然,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很冠冕堂皇的:“禁卫乃是圣祖陛下亲创,历经国朝五百余年而不倒,这贸然裁撤恐朝纲震动,天下盈沸,不利于陛下的威望啊!”
面对这个状况,益公着实无奈了。他其实只是想帮平阳公主说几句公正的话罢了,并没有想到内阁早就有了对策,一下就将朝堂的议题由对禁卫轻骑的罪责引到了是否裁撤禁卫军上。如此一来,平阳公主的罪名算是落实了,想翻也翻不过来。
“他们哪是担心朝纲震动,天下盈沸啊!担心夫纲震动,后院盈沸才是真的!”益公崔凯后来对平阳公主说了这么一句话。
面对行政院、检察院、枢密院三院官员的集体反对,内阁仿佛早有准备,于是拿出第二套建议:“改组禁卫!”
这个建议符合了所有人的论点。改组嘛,只要不是裁撤就行。只要不裁撤,自己那些子女还能在禁卫军里混口饭吃,老婆不会罚自己跪搓衣板,这比什么都强。
于是改组禁卫的大致方向就定了下来。至于怎么改那是枢密院的事儿。在朝堂上就暂且不议论了。
有了这件事打岔,益公崔凯就算想再帮平阳公主的禁卫轻骑说话也是转不过话来了。
那场朝会之后,平阳公主就被撤掉了禁卫轻骑第一部部将之职。不过邹燃等人立下的功勋是不会被抹杀的。朝堂争斗是朝堂争斗,跟他们这些在前线拼杀的将士无关,枢密院会继续为他们论功行赏。
但改组禁卫的事迫在眉睫,枢密院忙得很,一纸调令还把杨少霆给调回了枢密院做行事参谋。于是就没人过问宇文献和邹燃斗殴的事了。
两天后,就在邹燃三天禁闭要结束的前一天,禁卫改组的事情定了下来。
禁卫由原来的四个旗所编成两个旗。每个旗由原来的十个部扩编成十五个。取消禁卫轻骑的番号,改为禁卫游骑。而且原来每旗一部的轻骑缩编成五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