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整军(2 / 2)
,安敦尼也非常委婉的没有明确此次东征的目的。而只是“东征”!
当然,从这个时候的情况来看,模糊“东征”目的是有效凝聚人心的方法。人都有鸵鸟心态,在这个模糊概念下,所有罗马人也自动过滤掉“与大汉宣战”这个会让人人心不安的念头。
可是,这个模糊策略,却被后世人一再批评。也在后来的“东征”过程中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
自古以来,除了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外,目的不明也是军事家要极力避免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东方很多人之所以需要一个名义,原因就在此。
在罗马众多行省中,竟然超过半数都同意了这次“东征”方案。而其他行省在元老院作出表决之后,也只能遵从。
于是,罗马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缓缓开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在汉元1003年八月的时候,四支罗马主战兵团分别在亚美尼亚行省北部的多坎卢和亚细亚行省的格洛尼兹城集结完毕,同时从各个行省征调来的助战兵团也陆续集结完毕。
后世记载,这次罗马东征,前后出动的兵力达四十三万人,而集结时间才半年时间,已经创造了西方战争史的一个特例!
在最西边的西班牙行省的助战兵团还在陆续向东边集结的时候,雄鹰军团和苍狼军团已经从多坎卢向东开进,目标,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缓冲国蔡庵和突施。
而格洛尼兹的两支军团也抵达西岸,在月氏人的帮助下,很快登上了里海东岸,毕竟大汉的大月州当然,他们的名义是“帮助独立的月氏人夺回属于他们的国土!”
不过在这一切之前,还有两件事在哈德坦地区悄无声息的发生。
第一件,哈德坦地区派出了整整八千名助战兵团。这八千人打着哈德坦地区的旗帜,但莫拉蒂领主却没有为此掏哪怕一分钱的军费。
第二件,哈德坦地区周边的四个地区也同样派出了比皇帝规定的助战兵力还要多多的兵力,他们打着各自的旗号,但却没有让领主出钱。
如果有人仔细去统计就会发现,包括哈德坦在内的五个北疆地区一共出动了将近三万人。他们的集结点在罗马尼亚行省的北部,但他们的行军路线却偏离了,而是向着波斯尼亚前进。
当然,这个情况在几十万大军中实在太不显眼了。没有人注意到,这将近三万人在波斯尼亚停留了三个月,直到前线主力开始“东征”之后,他们才开始缓慢向东行进。而且方向一直不对,而是向着东南方向走着。
在罗马大军踏上西海州,准备向大月州进发的时候,这支军队居然就停在了黑海西岸的乔尔卢、布尔萨以及布尔加斯。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有关注过西方史和世界史的朋友就会发现,这里就是在世界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陆上亚欧桥,又称羊桥古镇。乔尔卢布尔萨地区正好处在黑海与地中海的连接口,是一条狭长的地形土地,也是现代世界亚洲与欧洲在北部的分界线。布尔加斯则是黑海西岸最重要的港口。
这么说吧,从亚细亚前往罗马,如果走陆路的话,不经过乔尔卢布尔萨就必须绕过黑海,多走至少三个月路程。可以说,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亚欧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