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驼头师傅(1 / 2)

加入书签

掌柜的,前面就是石嘴子了,马上就可以看到黄河了,终于快到家了。嘎蛋对着驼队喊叫着。众伙计们也都喊着,到家了,到家了。

兄弟们辛苦了,快到家了,今天咱们不从石嘴子渡黄河了,咱们从这沿着黄河往南再走二十里,到平掳渡口再渡河。梁文对着伙计们说,到了平掳城顺便为家里的婆姨和老人带些羊羔肉回去。

掌柜的,这从石嘴子渡河也经过平掳城的呀。有伙计不解的问。

哈哈,让你平掳渡河你就平掳渡河,咋那么多话呢?掌柜的是想让大家吃了羊羔肉后去姚伏堡看大戏呢,哈哈。有伙计这样调侃着大笑。

其实梁文又自己的打算,他是希望从平掳渡口渡河让驼队的伙计们更好的熟悉地形。这以后要是和山西的广通货栈做买卖,少不了从平掳渡河,而且平掳城也是盐州滩羊儿毛皮的一个集散地。走一步,看三步,这是师傅从跑驼队第一天就告诉他的道理。

到达平掳渡口时,已是晌午,渡口只有一艘渡船。大家帮着船家摆渡了好几个来回,才将驼队的所有骆驼渡了河。梁文付了船家的船钱后招呼伙计门朝平掳城走去。

这平掳城虽说不大,却也算是交通要道,是连接朔方农耕地区和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梁文让大家在东门外找了块空地停下,自己留下看着驼队,让伙计们都进城去吃羊羔肉。

掌柜的,你咋不进城去吃点?嘎蛋问梁文。

我看着驼队,让兄弟们去吃吧,这一个多月没吃家乡饭了。梁文是真心疼这帮伙计们,和自己跑了几年驼帮了,大家都没有丢掉性命,相互照顾,是多不容易。

掌柜的,那我也不去了,我陪你看驼队吧。嘎蛋说着,就坐在了一峰骆驼旁。

行,好兄弟,等到姚伏堡了我请你吃顿好的。梁文对着嘎蛋说,到了姚伏堡了让伙计们看场大戏咱再回朔方城。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伙计们都陆续回到了驼队。梁文招呼大家出发。

兄弟们,坚持二十里,咱们到姚伏堡看大戏去。

姚伏堡,就是一小镇子,和它方圆几十里隔着的有洪广营、李岗堡、常信堡等镇子。这些镇子的名称都来源于明代,边塞驻军的地方,基本都是以当年驻扎本地的将军的名字命名。

梁文的师傅柳驼头就住在姚伏堡边上,自己从十六岁跟随师傅跑驼队,只知道师傅姓柳,师傅的本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师傅跑驼队是一把子好手,天长日久了周遭的人都习惯叫他柳驼头了,他的本名反倒无人知晓了。

梁文二十岁那年,柳驼头见自己的徒弟可以自己跑驼帮了,就借故身体不好告老还乡,和老掌柜说好了将驼队交与梁文跑,自己便带着唯一的女儿柳庚香回到了姚伏堡老家。

兄弟们,大家将驼队全部栓在集市边上,留一人看着,其他人都去姚伏堡老街戏台子看大戏去。梁文大声对众伙计喊着,嘎蛋,你随我去看师傅。

看着伙计们将骆驼栓好后都去看大戏了,梁文就带着嘎蛋沿老街走着去找柳驼头的茶摊。师傅带着柳庚香回来后,平日除了侍弄老家的几亩地,又在空暇的时候在镇子的老街上摆了茶摊。这几日镇子上正在唱大戏很是热闹,师傅肯定在摆茶摊。

老远就听到唱戏的梆子锣鼓声,梁文也远远看到了师傅。师傅还是要样子,照旧坐在茶摊边的一把躺椅上摇着扇子。

师傅,您老人家最近可好?梁文没到师傅跟前就冲着师傅打招呼,师傅,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了。说着话,二人走到了茶摊前。

柳驼头正眯着眼摇着扇子,忽听熟悉的声音在喊师傅,这才忽地坐了起来。是二少爷呀!您这是打哪里来呀?

师傅,快别这样说,叫我梁文就好了。这么几年您还是这样叫我,再这样叫我可生气了。梁文和嘎蛋边坐下边说。您老这身子骨还好吧?

该怎么叫还要怎么叫,这不能乱了礼数。柳驼头边为二人倒水边说,二少爷你们这是哪里来啊?看着风尘仆仆的。

柳师傅,咱们这次跟着掌柜的可跑的不远,咱们都跑到大同去了。嘎达抢着说话。

哎呀!这可跑的是不近呐,还顺利吧?柳驼头一说到跑驼队的事就来了精神,听北面回来的驼把头都说这洋毛子都进了京城了,往后这京城方向怕是不好跑驼队了。

师傅您都知道了?是不好跑了,这次也多亏遇上贵人了。梁文就觉着师傅虽说在摆茶摊,可这心还在跑驼队。他就将去包头又改道去大同出货,结识了郭宝辛的事简单的对师傅说了下。但遇上两宫銮驾和甘肃提督董福祥的事他还是省去了,没有说。

可以呀二少爷,这山西的广通货栈可是个大买卖老字号,那买卖都做到宣化、张家口、关外、京城了,您这次也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柳驼头看着自己的徒弟,越看是越喜欢,越看越欣慰。

柳师傅,咱们家掌柜还见着当今老佛爷和皇上了,对了,还认识了甘肃提督董福祥董将军了呢。嘎蛋又抢着说话。

喝你的茶,哪那么多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