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畅谈理论张郃入伙(2 / 5)
兵方法在三国年间也是一绝,但以现代的训练手段来看,王羽觉得还是有问题的。,在高顺练兵的间歇,王羽在矮几旁铺上席子,把高顺和典韦请过来。
高顺落座后,王羽先仔细地把自己对未来军队体系结构的构想讲解给高顺。明白之后,王羽道:“我观得魁练兵,确有独到心得。我看来,尚有不足之处。
高顺惜字如金,王羽也就投其所好,两人说的话确实不多。如此,王羽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真知灼见,高顺和王羽虽然相处日短,但对这位主公深自佩服。听到王羽直截了当地指出自己的不足,当下凝神倾听。
王羽道:“为大将者,当总揽全局,大将的命令应该一级一级地向下传达。军的具体情况来说,军长命令师长,师长命令团长,团长命令营长,以此类推,传达到班长这一层。上,领导士兵执行具体战斗任务的是班长。,在大规模战斗的初期,战斗的最小单位不可能是班,而是营、团等组成方阵进行攻击,但如果战斗胶着化,仍然需要下级军官组织单兵对抗。
在这一番话里,王羽使用了不少现代词语,高顺难以了解,王羽就一一予以细细解释。
谈到现阶段训练的重点,王羽道:“现在我们兵力微弱,招来的新兵要逐个训练,耗费时日太多。应当把重点放在对下级军官的训练上,要训练这些先加入我军的士兵成为班长、排长,让他们掌握领导一个班、一个排的能力。
王羽指指那20名从山阳县带来的卫兵,接着道,“这些士兵,典韦和颜良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训练的。县现在有1300人,廮陶有200人,如果我们训练出1500名班长,在此基础上,就能比较容易地发展到15000名士兵。
听到这些现代训练理论,高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心里对王羽更加钦佩。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对王羽深施一礼,道:“主公学究天人,顺得以追随主公,实万幸也!”
王羽点点头,示意高顺落座,接着道:“当然,我们训练下级军官,仍然要注意训练他们自身的能力,这一点,得魁做得很好。训练他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高顺道:“遵命。
说到这里,王羽话锋一转,道:“得魁,河间张郃张隽乂,此人知否?”
高顺道:“此人乃冀州河间郡鄚县人氏,现居于乐成,家资巨万。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能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虽为武将,而爱乐儒士,博览群书,可外勒戎旅,内存国朝,实乃文武兼修之才。主公,莫非有意招此人于麾下?”
王羽道:“得魁知我。
高顺道:“顺与隽乂,神交已久,虽未曾谋面,但常有书信往来。公有此意,顺愿随主公先往乐成。
王羽道:“如此甚好。
高顺又道:“这廮陶城中,有位高人,姓田名丰,字元皓,乃当世大贤,此人于顺亦有数面之缘,顺愿为主公引见。
王羽能说什么?只好苦笑着摇头,道:“这田丰吗不见也罢。
高顺若有所悟,不再提起此事。
几天后,高顺把庄院卖掉,准备齐行军用的粮草、营帐、炊事设备,率领着200多人的队伍,带好辎重,一起向河间郡乐成进发。
一路上,高顺对如何保持在快速行军中保持阵形进行研究和实践,这200多人被他折腾得惨不忍睹。那20名经过训练的士兵,虽然全副武装,还算是勉强应付得了。
在高顺的严格要求下,行军速度日益提高,行军的阵形也日见整齐。晚上,高顺都亲自指挥部下安营扎寨,尤其不忘王羽的指示,训练这些未来班长们扎寨的方法。
王羽念念不忘补充兵力,从廮陶到乐成,途经堂阳、阜城、武邑等地,王羽边走边招兵,到达乐成后,王羽的部队又多出80多人。
到达乐成时,日已偏西,高顺随即传令在乐成城外安下营寨,安排好岗哨,埋锅造饭。
次日,高顺请王羽暂候营中,自己去见张郃。
王羽心想:“那张郃八成也是个富家子弟,高顺此去,弄不好也如颜良去找文丑一般。自己应该亲身前往,但也不能挫折高顺的锐气。,是我的怎么也是我的,让高顺去吧。
高顺带领20名士兵,来到张郃家中。互相仰慕已久,一见之下,甚为亲热。力,张郃虽然胜于文丑,门第等级观念却淡薄得多。和高顺相见恨晚,谈论兵法,比试刀枪,演练拳脚,果然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高顺并没有忘记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找准时机,猛下说词,劝说张郃为王羽效力。虽然半信半疑,但高顺如此人物既然能为王羽所用,自己有何不能?又看到那20名士兵的练水准和连环铠,于是,带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想法,和高顺去见王羽。
王羽的地方虽小,但在高顺的指挥下,营门、路障、陷坑、岗哨,应有尽有,坚固非常。和张郃按照军中规矩,在门外报名求见,得到允许后,入营和王羽会面。
在中军帐内,王羽会见张郃,高顺、典韦在侧作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