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四章 各自下场(2 / 2)
议郎,乃是奉天子诏;欲转投曹公,乃曹公为时之明主,只有他方可结束乱世,一统天下。转向周瑜道:周公子,我劝你等亦随我一起投曹公,助曹公成就大业,他日封侯拜相,名留青史。
周瑜摇头笑笑,不接董昭之言,只转身指向厅内,道:董议郎请入席罢,瑜为议郎设宴赔罪。
董昭闻言,也不再言此事,大步分开众人,当先入厅。甘宁见状又哼了一声,对妾昭的作态分外不爽。
周瑜并不在意,带领着众人随后入厅。入席之后,即命上酒宴,然后向董昭介绍了众人。开宴不久,周瑜便向董昭说出了招揽之言,董昭哪里会同意,想也不想,便一口回绝。
甘宁怒道:若非公谨有爱才之心,昨夜你便真个早死了,何有机会在此猖狂,当真不识好歹。
董昭还不知自己在夕小面已死不明甘宁之言,问道:你此言何意?
甘宁多了一声,便把他已死之事道出。又道:若非公喜看重你那区区之才,昨夜便早就真个葬身火海了,还有你现在?
董昭针了周瑜一眼,讥讽道:你这般说,我倒还该谢谢令主不杀之恩了!
周瑜含笑接口道:公仁倒不需相谢,只需答应效力便是。
董昭哼了一声,简直被气得有点没脾气了。
周瑜笑笑,从袖中取出董昭写给曹操的那封:这里有公仁的一封信,今日物归原主。说罢,命身旁侍候的雨荷将信拿给董昭。
董昭接信一看,不由大惊,问道:你因何会有此信?
周瑜道:你交予何人,我便从何人身上得来。
董昭问道:你又因何会知我写此信?心中有些怀疑自己家中出了叛仆。
周瑜手指徐庶,道:这却全是元直的功劳了。说罢便将徐庶那日的分析以及对董昭的监视,全部一一道来。最后又道:若非知悉此事,我亦不会对公仁行此下策。董昭听罢,不由对徐庶另眼相看。拱手道了句佩服心中也真有点儿服气。
徐庶含笑谦毒了一句。
董昭接下来又一一相试,现在座的除了许祷与甘宁两个武将外,其余人等尽皆才识不凡,尤其周瑜、郭嘉、徐庶、庞统四人,各具非凡大才,乃他生平少见。他心中暗自震惊,孙策能得此许多大才,显然其亦大是不凡,将来会成为曹公的劲敌。
董昭既不肯答允招揽,宴后周瑜便仍命侍卫将他软禁,牢牢看管,只得在院中活动,不得出院门一步。软禁之处,安排在了与郭嘉一个院内,让这两人做了对难兄难弟。也好集中看管。郭嘉虽答应效力于他,但他现在对郭嘉还不敢轻信,仍就不准郭嘉出院门一步。
董昭却不同意,说羞于郭嘉同居一院。周瑜却哪里理会于他,宴罢便命侍卫将其请去了。
第二日,天子派往梁县传诏的使者回返维阳,于大殿之上向天子覆命,言杨奉与徐晃皆以奉诏,徐晃不日将带兵前来雅阳,向天子谢恩。天子与百官闻报皆喜,董承更是大喜计谋得逞。
第三日上,徐晃果然带三千兵马前来碎阳。他将兵马扎营于城外,只带几名亲兵入城向天子谢恩,出宫之后,又到大将军董承府上道谢,谢其举荐之恩。
徐晃那日向杨奉献计,虽请三千精兵,但却并没真个精挑细选地去挑三千兵马,只是仍领他所率领的三千兵马。他所领的一部,正是三千之数,且皆是他亲信,可当自家私兵使用。杨奉不疑有他,便命所准,他也不想徐晃真个领走他的三千精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