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人心所向(2 / 3)
而郑重其事的衿上应天城的城防大印,自然是有一般讲究的。
楚流烟微微的点了点头,随即追问道:属下也是猜想到吴国公如此做,定然是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只是属下资质愚钝,根本就不能审知其间的缘由到底为何,只是愿闻其详,若是吴国公能够示下,楚流烟感激不尽。
听到楚流烟是如此谦卑的言辞,吴国公朱元璋自然也是觉得满心满意。今日在徐达麾下的将领和李善长面前被楚流烟一直逼问,不得已只好说出了释放徐达的主张来平息事态。虽然不是违心之事,不过此事终究是被伶牙俐齿的楚流烟逼迫,不得已才放下身段,屈己从人,在吴国公朱元璋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快意的事情。
不过楚流烟的这番态度,倒是大大的弥补了吴国公今日的不快之意。
是以吴国公侃侃而谈的说道:如今汉王陈友谅在城外按兵传檄,应天城中已然是人情汹汹,一夕数惊,都是极为惧怕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攻城,恐怕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如此情势,楚军师以为,应当以何事为先。
楚流烟微微的思忖了一下,便对着吴国公朱元璋说道:以流烟的愚见,应天城中若是谣言四起,道路纷传,人心动荡,市面不靖,则人人必当自危,这般情形,理当以安抚为先。
吴国公朱元璋闻言,猛然一拍大腿说道:楚军师真不愧的楚军师,本国公对于此事也是有此见识。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尔。
楚流烟灿然一笑说道:吴国公不必抬举流烟,既然吴国公有此定见,为何还要对于滁州将领如此的奉迎。这一点楚流烟百思不得其解,还请吴国公告知属下。
吴国公微微一笑说道:流烟不必心焦,关于汉王陈友谅攻城之事,还有更为骇人听闻的事情,道路纷传都说汉王陈友谅刻薄挂寡恩,若是攻下了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汉军攻下了应天,必然要要屠杀全城百姓,坑杀了应天城里头所有的守城将士,以泄其余恨。
楚流烟闻言,不由得悚然一惊,对着吴国公朱元璋追问道:吴国公,坊间的这些言论是否真有所据,还是空穴来风,只是一些好事之徒以讹传讹,徒加增饰。
朱元璋眼热的望着楚流烟,心中大为失惊。
他没有想到楚流烟居然对于汉王陈友谅的消息如此紧张,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向自己求证这些子虚乌有的谣传。
不过一惊之后,朱元璋在心底里头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楚流烟以前曾经在浣花亭救过汉王陈友谅的性命,若不是楚流烟为汉王陈友谅指点了逃命的生路,恐怕当日汉王陈友谅早就被自己派去的汤和将军和一干人手擒获了,也不必向如今一样,自己还必须苦苦的扼着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的攻势。
心中想起这番旧日的情形来,朱元璋自觉心绪大坏,不过他却不愿意在楚流烟的面前表现出来。
毕竟对于朱元璋而言,心中还是时时刻刻的想着在楚流烟面前能够给她留下一个极为潇洒自如的印象来。
就是当年朱元璋还是乡下的青皮无赖的时候,心中最大的愿望不过想要亲吻楚流烟的脸蛋一下,或者说让楚流烟能够在心版上牢牢的将自己的英雄形象给记住。
不过这些都已然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了,但是在朱元璋心头,已然觉得在楚流烟的面前还是要保持住一股正人君子的样态来。
至于这种心态到底是何事何地形成的,就连他自己也有些不清楚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已然还是很看重这一点的。
是以朱元璋虽然心底有些愠怒,但是面色上依然是一团和气的说道:楚军师,这些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谣传而已,汉王陈友谅虽然是残忍嗜杀,如此屠城的逆天大事应当是不会轻易施行的,否则天下的臣民有会如何看待陈友谅这个汉王。所谓说三人成虎,有些话传来传去,就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了。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就是听听罢了,不必太过于当真。
楚流烟自然是知道朱元璋的这番话言之成理,就算汉王陈友谅如何嗜杀,可是陈友谅的性子也是极为奸猾,如此败坏令誉之事,奸诈如汉王陈友谅一般自然是能够掂量的出其间的轻重,就算陈友谅在如何残忍,再如何残暴,也会顾及天下的悠悠之口。
楚流烟蓦然有想起了一件和汉王陈友谅有关的事情来,在她身陷入应天的时候,她曾经在汉王陈友谅的府邸之中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地下石牢,石牢里头关满了一些百姓,其中有些人是得罪了汉王陈友谅本人的,有些人是顶撞而来汉王陈友谅的,更有一些人是违背了汉王陈友谅规定的律法,可能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只是一些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只是汉王陈友谅为了取乐而令人从各处给抓捕过来的。
楚流烟在汉阳城中的汉王陈友谅的府邸之中盘桓了数日,无意之间窥破了汉王陈友谅的地下石牢的秘密。
楚流烟虽然并未深入石牢之中,不过通过一个石牢的狱卒的口中,楚流烟已然知道而来汉王陈友谅秘密的修筑了这个一个石头牢狱,只是为了杀人取乐。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那个深藏在后花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