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站时的其他飞机资料(2 / 8)

加入书签

箭加力才能安全起飞,天山舰攻出现的很早,但实际使用的太晚了,在鱼雷攻击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飞机资料(舰上攻击机天山12型[b6n2)

翼面积

自重

3,010kg

最大重量

5,200kg

最大航速

481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

1,743~3,042km

上升限度

9,800m

螺旋桨

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680马力三菱[火星25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15;1

乘员

3名

武装

13mm旋回机枪#215;1旋回机枪#215;1航空鱼雷#215;1或航空炸弹800kg

总生产数

1268架

主要型号

11型(b6n1):安装[护11型(标称1750马力)发动机的初期型试制型,共133架

12型(b6n2):安装[火星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

12甲型(b6n2):安装了雷达的12型

13型(b6n3):安装[火星25丙型发动机,座舱风挡重新设计,只有试制机

流星式舰载轰炸机

流星与流星改是日本海军二战期间第1种舰载双重任务轰炸机,可以完成俯冲轰炸水平轰炸与鱼雷轰炸任务,流星生产工艺简单,零件数不到0战一半,主翼为倒鸥型,其双重襟翼与副翼襟翼联动以提升低速性能,这种舰载轰炸机性能非常高,速度快并具有战斗机的格斗性能,实战中这种飞机很难拦截,不过流星改的生产同样受东海地震影响而被破坏,出现的太晚,战争结束时连同流星与流星改只有只有很少数量,未能对战局起到影响

流星(b71)装[誉11型1650马力发动机,但[誉11型发动机的性能不稳定,真正量产的是装[誉12型1670马力发动机的流星改(b72),另外还有极少装h43-11型2200马力发动机的流星改(b73),但b73未在战争中使用过,流星改战争末期才出现,那时日军飞行员训练不足,难以用炸弹或鱼雷准确击中敌舰,所以一些流星与流星改充当了自杀飞机,用这么好的攻击机实施自杀攻击非常可惜,流星改是二战时期世界最高性能的舰载轰炸机

飞机资料(舰上攻击机流星改[b72)

翼面积

自重

3,614kg

最大重量

5,700kg

最大航速

543km/h(高度6,200m)

续航距离

1,850~3,040km

上升限度

8,950m

螺旋桨

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670马力中岛[誉12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215;1

乘员

3名

武装

20mm机炮#215;2,13mm机枪#215;1航空鱼雷#215;1或航空炸弹1000kg

总生产数

111架

主要型号

试制流星(b71):安装[誉11型(标称1650马力)发动机的试制机

11型(b72):称流星改,安装[誉12型(标称1670马力)发动机

试制流星改1(b73):安装h43-11型(2200马力)发动机,只有试制样机

彩云式舰载侦察机

日本在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最后一种,也是最先进的高速舰载侦察机,1943年以海军17试舰载侦察机为编号试制。各项性能在同期的舰载侦察机中都十分突出

彩云是一种当时无法拦截的高性能飞机,标称最大速度610公里/小时,但美军标称速度达到720公里/小时的p51b都无法追击彩云,这是因为日机的标称速度是正常作战高度的最大持续速度,并非是某一高度在瞬间冲刺可以暂时达到的速度,而且加速特别快,所以野马都追不上彩云,但彩云11型装的誉21型发动机性能并不可靠,所以也是日军当时出动率最低的飞机之一,虽然不会被击落但却难以经常出动,后期型彩云安装了更可靠的发动机,提高了彩云的出勤率,并且出现了夜间高空战斗机改型

彩云的续航距离达到5300公里,战争末期一直用于本土与拉包儿等南洋日军联络,以及远程侦察,引导特攻队,战果确认等任务,美军无法拦截,在前往南洋的彩云遭遇美军截击加速摆脱后,曾发回的著名电文:身后已不见敌机追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