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立派(上)(2 / 2)
观是重点扶持的对象,规模极为宏大,纯粹为了传教,分别命名卫明寺和拥乐观,给皇帝拍了一记响亮的马屁。尤其是道观,直接取年号的谐音,又有拥护之意,谄媚透顶。年号这东西很有趣,不像皇帝的姓名那样需要避讳,却能指代某一任皇帝,实在是溜须拍马的捷径啊。
那座全真道观,规模排在第三位,命名武威观,颇有自夸之意。
而另外一座汉传佛寺和正一道观,则归于即将组建的江湖势力来统领。
龙煜天将那上千名僧道分流而置。
佛家方面,不管你先前属于什么寺院,凡是佛法jing湛、或者武艺高强但年龄偏大的,一律扔到卫明寺,既能传教,又能成为duli于王府亲军和江湖势力之外的第三股王府护卫力量,至于整合之后以供哪尊菩萨为主,你们自己研究去吧;凡是武学修为达到一定程度的年轻僧侣,统一划到江湖势力所属的寺院,成为门派弟子。
道家方面,大同小异,全真道士数量较少,都进武威观;年龄大、或是不通武艺的正一道士,进拥乐观;余者,成为门派弟子。
顺便说一句,那座基督教堂和南传佛寺,由于人文环境所致,虽然请了三名西洋牧师和五名南传佛教的僧侣来坐镇,但目前还没发展出半个信徒,看样子今后也难啊。
而卫明寺、拥乐观、武威观,香火逐渐鼎盛起来,若非怕引起本地居民的反感,龙煜天甚至不想修建藏传佛寺和萨满祭坛,但沟通是一切的基础嘛,不能硬来,不能让人家觉得你在侵略、限制信仰。
佛、道有了,中华文明更重要的一笔——儒教,绝对不能落后。再者,普及文化知识和汉字,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好事。
龙煜天在七星连城共设九座书院,其中规模最大者,乃皇帝御批的东华国子监,成为继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之后的第三座国子监;接下来,以武威王府的名义开办四家官方书院;以贸易优惠政策为条件,吸引关内商贾和辽东大族开设的三家民间书院;最后一座,则是打着民间书院旗号,实则隶属于即将组建的江湖组织。
文、武并重,方为立国之道!
七星连城也开设了四家传授武艺和兵法的演武堂。规模最大的同样是皇帝御批,京师演武堂的分部;第二家由王府亲军开办;第三家由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朵颜三卫联合出资出力,主要传授骑she、狩猎等技巧;最后一家依然隶属于江湖组织。
当然了,人们去书院和演武堂学习,最高目标可能都是文、武恩科,而本朝有江湖背景的人不能为官,龙煜天也是解除具体职务之后才敢考虑涉足武林的。
因此,门派所下设的佛寺、道观、书院、演武堂,都算产业之一吧,无论是发展信徒还是招收学员,可以面向社会开放,但跟门派本身毫无关系,信徒和学员不属于门派弟子,就好比开酒楼,不需要客人是自家成员一样。但是,任职的僧侣、道士、教员、教头,则必须是本门弟子了。
再加上代理了一定的货物运输、贸易商铺,以及锻造基地当中,将打制量少、质jing、花样繁多的江湖兵器那一部分给划出来,龙煜天所筹备的门派产业构架基本完成,可以向最关键那一步迈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