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蔡府佳人(1 / 2)
看着戏志才的深邃的双眼。管彦知道。戏志才指的是西凉之战。想当初。凉州刺史耿鄙刚愎自用。被韩遂大败且生擒之。若不是管彦精明。恐怕自己也会被搭进去。这次征战凉州谁敢保证还要那时的运气呢。
令出二人。此乃兵家大忌。这个管彦还是明白的。这个问題若不解决好。只怕是个隐患。随时爆发出來就可以左右成败了。
管彦点头说道:“戏军师所言甚是。明日我便奏请圣上。请赐冀州兵马调度之权。否则这仗还真不好打。”
三人围在桌旁又商议了良久这才敲定出征的详细事宜。
明日就要出征了。管彦在洛阳城中转悠一天。向一些老友故交、师长领导辞行。从清晨到傍晚。管彦在偌大洛阳城中整整转了一天。什么何进、卢植、皇甫嵩等等都一一拜访过了。
管彦停下脚步。弯腰捶了捶酸痛的双腿。又抬起头借着夕阳余晖看了看前方大门上的匾额。匾额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两个飞白字:蔡府。
管彦直起身。叹了一口气。轻声自言道:“就剩这蔡老头一家了。”说完。管彦迈步上前。轻叩门扉。
“吱~~”红木大门打开了一条缝。一青衣老头探出半身打量着管彦。
这老头管彦倒还有印象。当初送蔡琰回來时。也是这老头开门的。听蔡琰说这是蔡府的管家叫蔡福。
管彦微微一弯腰作揖道:“福伯。还记得在下吗。”
蔡福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家丁。这辨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蔡福打量管彦一下后。眉头瞬间舒展开來:“这不是管将军吗。请进请进。”
蔡福打开大门。侧过身等管彦进來后又问道:“将军有何要事。”
“哦。沒什么要事。在下明日出征。特來向蔡翁辞别。”
“这样啊。老爷正客厅在会客。将军随我先去老爷的书房饮茶吧。”
管彦点点头:“有劳福伯。”说着。管彦便随着蔡福向书房走去。
这个时代。书房有很多功能。主人办公、学习、会客、休息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地方。但是能进以客人的身份进入书房可沒那么容易。何况蔡邕乃当时三君之一。能进他的书房更是莫大的荣耀。
蔡福之所以会直接把管彦带到书房有三个原因:
第一:管彦乃当朝虎贲中郎将、中军校尉。又爵至东乡候。就身份來说完全有资格进入蔡邕的书房。
第二:管彦是皇甫嵩之徒。皇甫嵩与蔡邕以老友相称。蔡邕数次唤管彦为“贤侄”说明二人的关系已经不是一般宾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蔡邕之女蔡琰乃管彦所救。并且一路护送蔡琰回到洛阳。一个对蔡家有恩之人。自然要请到书房相谈了。
管彦随着蔡福踏进了书房。书房内的装饰跟管彦上次來时沒有什么改变。唯一变化的就是那副《山海图》两侧加上了两幅字。内容正是管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管彦轻轻一笑。想不到当初胡诌的一句。居然让当时大儒蔡邕如此推崇。
“管将军。您先坐会。小人给您去沏杯茶。”
管彦微微一欠身:“有劳福伯。”
蔡福沒有说话。慢慢地退出了书房。并带上了房门。
房中的书墨香味依旧浓郁。管彦抿了一口纯天然的绿茶。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
管彦微微闭上双眼。尽情享受着这份舒适清闲的感觉。
忽然。一声琴音毫无防备地透进书房。钻到了管彦的耳里。管彦睁开双眼。心中奇道:“只是何人再抚琴。”
琴声并沒有因为管彦的思考而停断。琴声行云流水般连绵弹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份哀伤之情随着琴声四散开來。让管彦不禁也觉得沉闷无比。
这谁啊。打扰我的好心情。管彦略有不满地打开了房门。顺着琴音摸索而去。
湖中央的飞檐亭榭中。一白衣女子正盘坐正中。纤细白皙的手指正灵活地在琴弦上跳动着。哀伤的音符正是从这传出。
女子清逸脱俗。如仙子入凡尘般。让人不敢直视。蔡府中能有如此才情的女子还能有谁。正是那蔡邕之女蔡琰、蔡昭姬。
蔡琰秀眉紧蹙。双目微闭。完全沉浸在这悲伤的琴音中。丝毫沒有感觉到管彦已经站在了亭外。
忽然。琴声戛然而止。管彦睁眼看去。只见古琴之上。一根琴弦齐中断开。两段一直紧绷着的琴弦此时蜷缩了起來。在微风中轻轻弹动。
一滴血珠从蔡琰右手食指指尖上溢出。滴落在琴身。但是蔡琰却丝毫沒感觉到指尖的疼痛。
蔡琰木然的双眼无神地看着断开的琴弦。悠悠开口自言道:“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君明出征。洛阳虽大。谁与。独处。”
管彦心中忽然一惊。这蔡琰难不成……管彦心情激动之下。一时气喘加速。脚步不禁重重往前一迈。
这一响声完全把蔡琰拉回了现实。蔡琰眼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