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节:从公而去(1 / 2)

加入书签

管彦一愣。这沮授之名可是有耳闻的。

记得袁绍手下有两大谋士。一是田丰。二便是沮授。

晋朝孙盛曾言:“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

良、平是什么人。就是大汉开国功臣张良和陈平。这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与姜子牙、诸葛亮等人。一直都被认作是智慧的化身。孙盛以此相赞。可见沮授的智谋之高。

曹操也这样评价过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就这样一个本该名垂千古的谋士。却因袁绍的昏庸而埋沒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管彦现在可沒有时间去感叹今天又遇到了个三国名人。因为他目前正被这个名人手下的近百刀斧手包围着。

管彦暗里自责自己实在太粗心大意了。管彦举起酒杯轻抿了一口酒。暗自思量了起來。

“你我二人。往日无怨。今日无仇。为何欲谋害我。”管彦打起了太极拳。想拖延下时间。

沮授微微一笑:“汝与贼人张燕勾结。有负臣子本份。吾乃大汉臣子。当杀不臣。”

这张燕的事情就做的这么明显。赵云猜到了。这沮授也猜到了。这天下究竟有多少智士。

管彦忽然板起脸:“沮授。吾乃堂堂大汉虎贲中郎将、东乡候。汝一小小县令竟欲杀我。以下犯上。擅杀朝廷大员。按律当斩。”

管彦看软的不行。就想用硬的了。

沮授哈哈一笑:“汝勾结反贼。形同谋反。按律当夷九族。”

管彦不禁泄了气。自己用杀头的罪名來吓唬他。他却用了诛灭九族來回敬自己。哎。还真是个难缠的主儿。

管彦长舒一口气。微闭双目道:“沮县令。今日非杀我不可。”

沮授沒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走到管彦面前。双目炯炯有神地盯着管彦。

良久后。沮授这才答道:“非也。”

沮授大大咧咧往管彦对面一坐:“东乡候只需与在下讲明为何要故意放走张燕。若能说得通。下官愿受侯爷惩罚。但若说不通。嘿嘿~~”

管彦盯着沮授。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看着沮授那目光灼灼的眼神。管彦心里实在沒有个底。

说不小心被张燕溜了。那也太小看沮授。就沮授现在的动作。已经都确定管彦是故意放水的。这么说只可能激怒沮授。沒有任何效果。

说收了张燕好处。所以故意放了。这么说倒是能说通点。但是自己的道德人品就下去了。若是沮授借口诓自己。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结张燕的正凭实据。那自己岂不是自投罗网。

说出实情。这样一來是最合理的。但是管彦的“不臣之心”也昭然若揭。即使沮授放了自己。这个消息传出去恐怕洛阳的各位大佬也不会放了自己。

就目前这个情况。还只有说出实情才是上策。以后的危险以后再说。先度过这个难关才是。

“东乡候无话可说。”沮授眯起了双眼。冷冰冰地盯着管彦。

管彦强颜道:“沮县令既以刀斧相问。在下当知无不尽。尽无不言了。”

管彦暗暗倒也沒像白羊一样顺从。而是暗暗讽刺了下沮授。讽刺他以逼迫形式威胁自己。

沮授倒也不恼。而是微微一笑。亲自为管彦斟满一杯美酒:“东乡候请讲。”

管彦瞟了一眼沮授。自顾自地说道:“那夜。本候率兵于营中设伏。待张燕來袭时。便四起而为之。张燕虽为贼寇。却也是血性之人。十面埋伏之下。竟欲与我军拼个鱼死网破。就在那时。本候一家将忽然认出。这张燕乃是家父数十年前救过的一少年。张燕感恩。故而愿降。”

“既是张燕真意归降。那半夜为何忽然反出太行。而侯爷为何也为其大开方便之门”沮授插嘴道。

“张燕乃是受我之命遁入太行。”

沮授闻言。不禁脸色一边。但是旋即回复常态想问道:“东乡候出自何意。”

“张燕十万黑山军。非聚一处。而是散于各地。若本候招降张燕及其亲卫部队。不过万余人。四地贼军。无张燕统领。必自相为战。祸乱各地。冀州贼势必盛与前。我本想带着张燕。逐一解散各地贼兵。怎奈时日紧迫。不容本候久留。若单派张燕行事。又恐各地官吏因张燕身份而排挤之。反生祸端。故本候行此计。令张燕自行散去各军。事成后再派人通知我。”

前面管彦说的是真的。但是说到什么派张燕出去时。管彦就在瞎编了。毕竟不能直接告诉沮授:我故意放了张燕。是为天下乱世做准备。

管彦噼里啪啦地说着。沮授则在一旁眯着眼。细心地听着。

“侯爷说完了。”沮授抬眼问道。

管彦点点头。但是从沮授那似笑非笑的面容里。管彦却感到一丝不安。

沮授站起身來。舒展了下筋骨:“世人皆言:管文德文武双全。想不到这编瞎话的本领倒也不小啊。”

管彦大惊。忙解释道:“本候句句属实……”

还沒说完。沮授便打断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