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再言废立(1 / 2)
洛阳有变。这是管彦最为担心的。
管彦一把抓住小七:“发生何事。”
小七忙回道:“今日午后。董卓忽调城外三万西凉军。进驻洛阳。控制皇城。且又包围洛阳城中的异方势力;特别是我军。董卓特布兵一万。重重包围。”
管彦一听。脑子里的弦顿时紧绷了起來:“董卓动静如此大。必有图谋。”
“不错。明日乃大朝会。戏军师说董卓必借此发难。”
“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根据邹衍“五德始终说”。认为秦主水德。故颁令以十月为首。每年“大朝会”定在每月十月初一举行。
西汉初立。沿用秦朝旧历。亦以十月为首。汉武帝时改易正朔。以正月为首。“大朝会”相应改为正月初一举行。
明日便是正月初一。“大朝会”便是在明天举行。按例这天。天下百官朝贺。朝东若有何重大举措都是在“大朝会”颁布。
难道董卓又要将那事……
不好。管彦连忙跑到蔡邕房中。
蔡邕正在借着烛光看着书籍。管彦猛然推门而入。一股劲风将烛火吹的摇曳不止。
蔡邕忙挽着手护住烛火。略带不满地斥责道:“文德。为何如此惊慌。”
“岳父不好了。洛阳董卓恐有异动。”
蔡邕一愣。忙问道:“何事。”
管彦一五一十地将事情讲了一遍。蔡邕虽然政治眼光差点。但是那种敏锐感还是有的。董卓的动作明显是有大事图谋。放眼洛阳。能勉强制住董卓的。也唯有管彦一人了。
“文德有何打算。”
“小婿欲连夜赶回洛阳。在大朝会之时。觉不能让董卓胡來。”
“文德所言在理。事不宜迟。你速速去吧。”
管彦也不含糊。一抱拳。便回身跑出。
管彦令周仓率一众亲卫留在陈留。日后护送蔡邕回京。而自己则独带典韦一人。二人二骑。沒有携带任何物品。便星夜向洛阳疾奔而去。
新日东升。董卓高站在德阳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张开双臂迎接新一天的第一缕阳光。
朝臣陆续从宫门中走來。董卓居高临下。看着地下的朝臣如同一只只蝼蚁般慢慢走來。这种权倾天下的感觉太好了。
朝臣们陆续踏上台阶。上至三公下至州官。见到董卓无不点头哈腰。连拜几拜才敢走进德阳殿。
相熟的几命高官。董卓尚且点头抱拳回礼。但是对大部分官员。董卓只是傲慢一笑。甚至冷眼不理。
百官纵然心中暗骂。但何人敢出言相斥。
待百官站定。常侍太监尖声高呼:“皇上驾到。百官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伏地行礼。
略显稚嫩的汉少帝。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慢慢坐上了龙椅。
今天非是常日朝会。这德阳殿内的朝臣要比平日多了一倍。汉少帝刘辩本就内向怕事。登基尚未有半年。还是第一次经历大朝会。所以也有些紧张。刘辩一双小手握的紧紧的。目光无助地扫视着满朝众臣。
“汉太师。郿侯董卓觐见。”随着门侍的一声高喊。
董卓手按佩剑。足蹬屐履。在全服武装的吕布的护送下。大摇大摆地踏进了安福殿。
“拜见太师。”众臣纷纷行礼。躬身作揖。
汉少帝刘辩。看见了董卓。不禁打了个冷战。双手微微拱起。直身道:“太师。”
董卓居然沒有理睬刘辩。而是直接从御阶踏上。径直走到刘辩之侧。回身对着众臣一挥手:“众爱卿平身。”
几名老臣眼中闪过一丝愤愤之色。但依旧齐声回道:“谢太师。”
自有两名太监。为董卓搬上一把梨木大椅。董卓大咧咧坐下。环视众臣朗声道:“诸位臣工。某常闻‘天不明。则民无生’。如今四方祸乱。虽有本太师镇守京师。但始终非是长久之计。欲清天下。当治本也。
说着董卓阴冷的目光竟然有意无意扫看了下一旁的刘辩。
一朝官出列。抱拳道:“太师所指何事。”
董卓站起身。缓步走下御阶:“本太师所指的正是……”
董卓忽然一转身。指向龙椅上的刘辩。大声道:“废旧帝。立新帝;去旧象。迎新势。”
德阳殿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看向了大殿正中的杀意浓浓的董卓和龙椅上瑟瑟发抖的刘辩。
“宫门重地。何人纵马。”
守门士卒立刻架起了兵器。指向了疾奔而來的双骑。
吁~~二人勒马停在宫门十丈开外。为首一人。一身黑缎长袍。腰胯三尺宝剑。虽风尘仆仆。但眉宇间的英气却咄咄逼人;再看身后一人。脸色灰黄。身材魁梧。如铁塔般端坐马背之上。一看便是虎将。
“瞎了你的眼。”管彦焦躁地一拉缰绳。
管彦曾是虎贲中郎将。负责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