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崔岳林献计练兵 任雅湘出谋厉武(1 / 3)
北周庚信诗:
河图论阵气,金匮辩星文。
地中鸣鼓角,天上下将军。
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群。
飞梯聊度绛,合弩暂凌汾。
自古以来,北狄东夷的十几个民族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终年游牧于漫无边际的大草原上,四野为家,居无定所。后来逐渐有了定居地点,建了房屋,有了村落,也仍然是以牧业为主。涑末部在长白山区也是以牧业为主,到营州十几年来,学会了种粟种菜,生活方式略有改变,但是放牧和she猎仍然是他们的传统习俗。
涑末部到营州十几年来,大祚新一直住在草原大营中,每天除了处理一些猛安谋克报上来的事务之外,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消磨在骑she上。现在娶了个媳妇侯淑英,也是个喜欢骑she的人。这对夫妇就把骑she当作最大的乐趣,每天在草原上纵马奔驰,嬉笑比箭,其乐无穷。
这天,新婚夫妇大祚新和侯淑英二人正在骑马she箭。
亲兵来报:大王爷一行十几人马向营中来了。
大祚新道:大哥来了,我们快去迎接。
两人并飞奔,向南迎去。
和大祚荣一起来的还有任雅湘夫妇和崔岳林夫妇。这是三对新人结婚后首次相聚。大家彼此问侯,十分亲热。
大祚荣见祚新夫妇都是携弓带箭,便笑道:你们可真是一对马上夫妻,骑she成了你们的家常便饭。
大祚新道:三天不练,手就发软。每天练一练,倒觉得很轻松。
任雅湘道:你们两人谁的功夫更强些?
大祚新道:任先生怎么这样问,我们可无法回答了。天天练是不假,可是没有比过高低,不知谁的功夫更好。
任雅湘道:这好办,现在就立个耙子,你们表演一下吧,主在家来点评。
大祚新向妻子问道:你看行么?
侯淑英道:这有什么不行,咱们就表演给他们看。
这时不远处有一只灰毛大老鼠窜过,大祚新用手一指,说:就she它!
夫妇二人同时开弓放箭。两支箭都洞穿老鼠腹背,插在草丛中,把那只老鼠牢牢钉在那里。
众人齐声喝彩。
大祚荣道:熟能生巧,巧能出jing。任何功夫,只要天天练,都可以达到纯熟jing透。
崔岳林道:坚持天天练,这是个好习惯。部众是不是也天天练呢?
大祚新道:这个就不好说了,每个人都不一样,勤快的练得多些,懒散的练得少些。
崔岳林道:你不检查他们的训练吗?
大祚新道:这还用检查吗?他们要放牧和狩猎,就必须学会马上功夫。
大祚荣道:马上民族是从来都不需要训练的。平时安达和克达带领大家放牧和狩猎。打起仗来,安达和克达就是带兵的将领。马上功夫都是在放牧和狩猎中自学自成的。
崔岳林道:自学自成的功夫,用来放牧和狞猎还可以,用来打仗恐怕不行。打仗不仅靠个人功夫,还要有战术,不训练怎么会懂得战术?古往今来,没听说过哪一支军队是不经训练就能打胜仗的。过去王爷的部落只有五六万人,骑兵不过是一二万人马,有事时招呼一声就可以上阵。现在你已经有十万部众,一盘散沙怎么能行呢?
大祚荣道:以前的事我不清楚。到营州十几年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所以就没有机会检阅部众,还真不知道部众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崔岳林道:长期不打仗,部众很容易丧失斗志。你看营州都督府,过去五万人马何等威风。有首诗:秦时明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yin山。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的。历代的营州兵马,都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胜利之师。再看现在的营州,五千老兵装备破旧,形同乞丐,连都督府的教场都变成了官宦子弟的马球场。一旦有事,他们连刀枪都找不到,只能等着挨打。王爷要实现东归大计,就要以此为鉴,万万不能忽略练兵这件大事。
大祚荣道:你说的很好,练兵确实很重要。涑末部一直没有练兵,除了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引起都督府的怀疑。这些年来,我是小心翼翼,不敢做任何可能让都督府不高兴的事。如果几万人马大张旗鼓地练兵,肯定会招来麻烦,影响我的东是大计。
崔岳林道:不要让都督府感到不安,这是对的,以后也要这样做。为了不惊动都督府,我们可以借助传统习俗,以牧代练和以猎代练。这样就不会引起怀疑。
大祚荣道:这个主意很好。牧民练习骑she,猎手练习刀枪,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阻拦不了。
崔岳林道:我们练兵不仅仅是增进武功,关键是通过练兵要建立起打仗的体制。一旦有事,可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任雅湘道:现在朝中的形势和营州的形势都在急剧变化,东归的机会随时可能出现,练兵的事不能再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