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章 释仁贞东渡日本 火龙马回归神山(1 / 3)

加入书签

长白山诗:

风卷长白山,云吞长白山。

山崖傲风云,天池沥苦甘。

大祚新出家当了释仁贞和尚,受正觉法师指点,云游中原名刹大寺,一游就是十年。先后游历了五台山和普陀山,受到许多佛门高僧的点拨,最后来到藏有佛国真经百卷的宝鸡府法门寺,潜心研读经书。法门寺藏有佛国百部真经,释仁贞已经背下八十部。他决心要把百部真经全部背诵下来,否则决不离开法门寺。

法门寺有僧人五百余名,每天的早课和晚课都是非常隆重的法事活动。外寺来的僧人都以参加法门寺的功课为荣。释仁贞对这些法事也十分珍惜,几乎场场不落。

这天释仁贞正在听法门寺长老讲经,忽然心血来cho,感到心烦意乱,坐立不稳。因为怕长老见怪,极力强作镇定,却是摇头摆肩按捺不住。

长老看了看释仁贞,说道:阿弥陀佛,释仁贞虽然倾心向佛,悟xing大开,却仍有一段尘缘未有了结。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你应该回到海东去了。

释仁贞道:贫僧立志要将百部真经全都背下来。现在已将八十部真经铭记在心,还有二十部不能背出,眼看功德将满,怎能半途而废呢?

长老道:你能将八十部真经刻骨铭心,已经是功德可嘉。其余二十部,就送给你,带回去慢慢研读吧。

释仁贞道:僧心再高也高不过佛心。既然长老这样说,贫僧也知道不宜再留,明ri就启程东归。

同在寺中研读经书的ri本和尚静一,听说释仁贞要回敖东城,便前来相约道:小僧也要取道敖东城返回ri本国,想与释仁贞结伴同行,请多多关照

释仁贞道:贫僧正愁路上无伴,有静一法师同行,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我们就结伴而行,路上还能交流佛学。

释仁贞和静一告别了法门寺众多高僧,启程往敖东城。

敖东城已按大门艺画出的长安城图样改造一新。虽然王城规模仍是原先那般大,建筑却已大为改观,城外的商社民宅增加了十几倍。释仁贞回到敖东城的时候,正赶上高王大祚荣七十大寿。全城一片欢腾。

释仁贞心想:怪不得法门寺长老催我回国,原来是让我回来为高王祝寿,了却十年前的怨恨,消除这段尘缘。这真是佛法无边,什么事都逃不出佛祖的慧眼。

释仁贞和ri本和尚静一和尚来到正觉寺。正觉**师非常高兴。大家在禅房中畅谈佛学。

正觉道:释仁贞游历中原,收获不小,给老讷带回来这两件厚礼都很珍贵。

释仁贞道:贫僧惭愧,除了心中有佛,其余一无所有,并没有给师父带来任何礼物,何来厚礼珍贵之说?

正觉道:出家人不以财帛为宝,更不以金钱为贵。你带回来百部真经和一个ri本和尚,这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静一道:百部真经可以说是珍贵厚礼。小僧静一不过是个游学和尚,就没有那么贵重了。

正觉道:本寺是第一次有ri本僧人光临,静一法师将永戴本寺史册,怎么能说不珍贵呢?

静一道:这样更让小僧惭愧不安了。

正觉道:静一法师不仅是本寺的贵客,也是渤海郡的贵客。明天刚好是高王七十大寿,我们就一起去为高王贺寿。

渤海郡归附大唐以来,声威大振,四邻各郡国无不争相来往。南面的新罗国和辽东郡,东面的ri本国,东面的突厥国和契丹八部、北面的室韦九部,以及远近各个duli的小部落,都来向渤海郡聘问通好。高王七十大寿,更是各国各郡各部落佳宾云集。

寿诞正ri,敖东城王宫大开盛宴,款待各方贺寿使节。

释仁贞和ri本和尚静一也来为高王贺寿。高王对释仁贞的归来欢欣不已,也为ri本和尚的光临感到十分高兴。

高王道:孤王七十大寿,各方使节来贺,自是心神大快。然而最让孤王高兴的,是释仁贞能够回来相聚。

释仁贞道:贫僧有幸为基下贺寿,也是十分畅快。

高王道:渤海郡能有今ri,也有释仁贞许多功劳。孤王是不会忘记的。归附大唐之来,敖东城又有很大的变化,是很令人鼓舞的。虽然僧俗有别,你我兄弟相聚,共庆盛世,仍不失为人生一大喜事,还要感谢苍天有情。

释仁贞道:贫僧自从入了佛门,已将前半生的往事抛向广野云霄,功过是非都不须再论。贫僧将在佛前祈祷,祝愿基下健康长寿,祝愿渤海郡兴旺发达。

高王道:你虽然不再过问朝政,却能游遍中原,可比孤王幸运多了。孤王只到过营州,不知道中原到底有多么广阔,长安究竟有多么宏伟,真想亲眼看一看。

释仁贞道:基下想作的事,总会实现的。

高王道:那就多谢你的吉言了。你带来静一法师,让孤王能有机会与ri本和尚相识,也是一件幸事。

静一道:ri本和尚静一,谨祝高王基下健康长寿。

高王道:渤海郡和ri本国是隔海相望的邻邦,龙源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