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猛王叔上阵 释仁贞归国(1 / 3)

加入书签

武王自从得到大唐皇侄李琳这个宝贝俘虏,就对战局充满乐观。河北和山东两个战场相持不下,武王有些焦急。但他坚信,既使渤海军在前线不能大获全胜,大唐皇帝为了营救李琳,也会主动求和。渤海郡能把大唐逼得无路可退,周边小国谁还敢不服。可是武王万万没有料到,小小的新罗国会在这个时候发兵来攻渤海郡的左翼。如果金文吉三万大军逼近到敖东城,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武王感到局势十分严竣,立即召大内相和右相来商议对策。

武王道:大内相说的这两条很好。我们就来议一下,如何才能做到你说的这第一和第二。

右相高海清奏道:大唐为了摆脱困境,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唆使新罗国出兵来犯,实在是一招狠棋。现在主力大军无法撤回,要想抵住金文吉,只有征集新兵。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现在的问题不是缺兵,而是缺将。如果有一位象张雨生那样智勇双全的大将军,有五千人马就足以打退金文吉。

武王把目光从两位相国脸上移开,仰靠在椅背上,轻轻叹息一声,好象自言自语似地说道:张雨生那样的良将就在眼前,只可惜孤王调动不了他。

乌知古听了,低头细想了一下,说道:基下说的是三王叔大野勃吧?

武王道:能和张雨生并膀的,只有他。如果他肯出马,不要说斗智斗勇,只要到金文吉马前大吼一声,就会象张飞喝断当阳桥吓跑百万曹兵一样,把新罗国三万人马吓得望风而逃。

高海清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敌当前,人人都会奋勇向前。三王叔不会坐视不管吧?

武王道:这要看让他管什么事。李琳的事他不是很痛快地介入了吗?他是坚决反对向大唐开战的。如果让他率兵增援大唐,他会召之即来。让他来参加反唐战争,他宁死也不会答应。

乌知古道:依臣看来,这事还有回旋的余地。张雨生率兵攻唐是一回事,金文吉来攻渤海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基下如果不反对,臣愿去和三王叔谈一谈。

武王点头道:大内相可以去试一试。如果他不肯答应,孤王就亲自出马去战金文吉,绝不让张雨生大军受到干扰。

大内相乌知古从王宫出来,径直往李琳住的王府来见大野勃。

大野勃陪伴李琳已有半年之久,他把这个小皇侄当成自已的儿子一样关怀照顾,每天都要挖空心思讲些有趣的笑话,哄得李琳欢笑连声,毫无忧虑。

这天大野渤正在和李琳在院中溜冰车,有门卫来报:大内相来看望王叔。

大野勃坐冰车上说道:快请他进来。

乌知古来到院中,看着这一老一少玩得正开心,就笑道:王叔好兴致,居然能和一个大孩子玩到一处。

大野勃抬头笑道:这叫做童心未泯。皇侄是第一次玩冰雪,我得教他。大内相不是来看我们溜冰车的吧?

乌知古抓了一把雪,往空中一扬,仰面接着雪花,笑道:我也真想来玩一玩,可惜国事缠身,身不由已呀。

大野勃问道:最近有什么大事吗?

乌知古刚要开口,大野勃把手一摇,说道:你千万不要说张雨生攻唐的事。我不想听。

乌知古笑道:那已经是小事一桩,不说也罢。现在有另一件大事,关系到国家安危,你想听吗?

大野勃站直了身躯,认真地问道:什么事会有这么严重?

乌知古收起笑容,严肃说道:有一股敌军乘虚而入,就要打到敖东城了。

大野勃急切问道:是黑水军吗?

乌知古道:方向相反,却比黑水军更危险。

大野勃道:那就是新罗军了。

乌知古点点头,静静地观察大野勃的表情。

大野勃很不以为然,平淡地说道:这很简单,调张雨生回来迎敌就是了。这是停止反唐战争的好机会,大内相要抓住时机,力促武王从幽鲁撤兵。

乌知古道:河北山东战场正相持不下,此时撤兵,必遭重创。王叔jing通兵法,怎么能出这样的馊主意?

大野勃笑道:那是因为你们先馊了。向大唐开战是最馊的主意。这主意是不是你出的?

乌知古笑道:你刚刚说过,不要谈攻唐战争,却又要评论是谁出的馊主意,这是不是只准王爷放火,不准草民点灯。

大野勃冷笑道:哼,你是草民吗?我无职无权,才是草民。

乌知古陪笑道:不管有无职权,你都是王爷。国有大事,只好问你。

大野勃面seyin沉下来,说道:我料定你们是不肯从大唐撤兵的。那么准备怎样对付新罗军呢?

乌知古不动声se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如果能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挺身而出去迎战金文吉,就万无一失了。

大野勃看着乌知古,说道:原来你是来点将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发生攻唐之战,我会挺身去战新罗。现在新罗军是配合唐军来实施两面夹击的,抵抗新罗军就是抵抗唐军,你以为我会出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