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大忠和突袭擒贼(2 / 3)
的咽喉。亲兵一拥而上,把睡梦中的田承嗣像捆猪似的捆了起来。
大忠和偷营擒贼得手,立即返回本部大营,全军整队,连夜奔向辽河而去。田承嗣被捆在马背上,东行二百余里,还不知道是被何人劫持。他想叫喊,怎奈嘴被堵上了。他想挣扎,怎奈手脚动不得。直到天明时分,他才看清劫持他的是渤海国骑兵。他想不出大忠和与他有何深仇大恨,只是在四方会议上有一句言语冲突。他心中好生懊悔,不该图一时痛快,用恶语伤害大忠和。他虽然很懊悔,却仍然无法理解这种劫持,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大忠和就不顾盟主的约束,对盟友实施劫持,这也太无法无天了,太胡作非为了,简直就是山林野人。劫持我又能如何,难道大忠和还会为了一句话就杀了我不成?无非是让我道欠让我陪罪,我就给他个大大的面子,给他叩头,叫他爷爷,总可以放我回去了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他放我回去,还怕找不到报复的机会。他这样一想,心情就平静下来,好象是去游山逛景。直到过辽河时看到了立在河岸上的大唐亲王李阳墓碑,田承嗣才如梦方醒。他猛然间想到了被他乱箭she死在莫州城中的渤海国副王大宏临。原来如此!看来大忠和出兵幽州,根本就不是要来打朱希采,而是要来灭我田承嗣。这一定是文王大钦茂早就谋划好的诡计,居然把他的盟友李正巳也蒙在鼓里。他要报杀子之仇,可谓费尽心机,如此看来,我命休矣!他这样一想,冷汗就冒了出来,用惊恐的目光四处张望,好象很留恋这个世界。
大忠和回到辽河大营,一面派快马向文王禀报生擒田承嗣的好消息,一面为田承嗣打造囚车。他要等待文王下达敕命,才能押解田承嗣上路。这时他才有闲情来捉弄田承嗣。田承嗣也是到了这时,才有了松绑和说话的机会。
亲兵把田承嗣押进中军大帐,推翻在地,喝道:跪下!
大忠和平淡地说道:不要高声,吓坏了田大帅你们可担当不起。快给田大帅松绑看座上茶。
田承嗣此时已经知道必死,索xing放开胆子,旁若无人地叫道:酒肉侍候!
大忠和向亲兵说道:备一桌好宴,本帅要和田大帅痛饮三百杯。
转眼之间,酒肉摆上。
田承嗣不等大忠和说话,抢先坐到上位,招手道:渤海小儿,来来来,陪本帅三杯。
大忠和笑道:过去常听人们说死猪不怕开水烫,今ri才信此话不假。
田承嗣举杯一饮而尽,抹着嘴巴说道:人如果连死都有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只是想要弄个明白,你是专程为擒我而来,还是我的恶语让你起了歹意?
大忠和笑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你命中注定的。我率兵参加幽州会战,是一心要助李正巳一臂之力。是文王基下的一道敕命,改变了我,也改变了你。要不是我擅自率兵赴幽州参战,文王也没有机会惩治你。要不是你和我相邻安营,我也没有机会偷袭你的营盘。这一切都是天意。
田承嗣苦笑道:虽然是天意,我还是有些不甘心。当年我与大宏临对垒,是刀兵相见各为其主,我不杀他,他就杀我,不能说谁善谁恶。现在我是大唐封疆大吏,与渤海国文王同为大唐皇帝肱股,应该放弃前嫌,协手报效皇帝,没想到文王还会来寻仇。是我太善良太大意了。我要是有一分一毫的戒备之心,你就不可能得手。
大忠和笑道:你毫无戒备,就是天意所使。既然是天意,你就是死得其所。还有什么不甘心的呢?
田承嗣低头道:大元帅说得是。我罪有应得。但求文王能让我死得痛快。
大忠和道:我可以向文王转达你的请求。
田承嗣轻轻叹息一声,自语似的说道:这样一来,便宜了朱希采。不知我儿田悦能不能撑起魏博军。
此时魏博军正陷入混乱。田承嗣的儿子田悦闻讯来到中军大帐,向各部将佐询问,都不知道田大帅被何人请去,又去了哪里。天明后,他赶紧派人向联军盟主李正巳禀报父帅失踪。李正巳再派人向成德军主帅李宝臣询问,无结果。又派人向渤海军主帅大忠和询问,才发现渤海国人马已经拔营而去。李正巳见四国联军已经乱了阵营,既忿怒又失望,只好派人去请李宝臣来共商进退大计。李宝臣听说渤海军劫持了魏博军大帅拔营归国,知道大势已去,就带着本部人马悄然退回定州去了。李正巳原本是应李宝臣之请出任盟主兴兵攻打幽州的,现在李宝臣不辞而别,李正巳就没有继续再战的必要,便撤兵返回青州。一场气势汹汹讨伐朱希采的战争就这样草草收兵了。
李正巳兵返青州,一想起消灭朱希采的大好时机就这样擦肩而过,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一切都是渤海军元帅大忠和胡作非为造成的。为了一句斗气的恶语,就把友军的元帅劫持了,就把威镇幽燕的良机丧失了,这不是天底下最无知最愚蠢的人吗?渤海国文王大钦茂怎么会纵容这样的人呢?难道是文王大钦茂早就存心要除掉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故意让大忠和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吗?那么,他把我这个盟友置于何地呢?似这样毫不珍惜盟约、毫不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