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王孝廉出使日本(2 / 3)
板上今雄道:我可以替王大使查一查皇室档案,不过这要费些周折,不会很快见到成效。
王孝廉道:我有充足的时间等待。请板上大人多多费心了。
板上今雄如何去找皇室内务大臣借阅档案,暂且不说。
大僧都空海陪着王孝廉去追寻杨贵妃进入ri本国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当时在马嵬坡被缢身亡的,只是一个侍女,杨贵妃并没有死,她由大将军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沪淞附近扬帆出海,漂泊到ri本久谷町久津。
另有一种传说:高力士仅仅是将杨贵妃缢得窒息昏迷,杨贵妃醒后在舞女谢阿蛮和乐师马仙朝的帮助下,往东南潜入襄阳,再飘泊到武昌,沿长江到达扬州。ri本遣唐使团团长藤原刷雄将贵妃带上了海船,逃到了ri本山口县的久津。
还有一种传说:杨贵妃在安史之乱的形势逼迫之下,仓皇逃窜,难以生存,无奈乘坐空舻舟飘往大海,经过漫长时ri听天由命地漂泊至ri本山口县久津渔村的唐渡口。
王孝廉道:三种传说都指向久津。我们就先去久津调查。
空海陪着王孝廉来到山口县津具半岛的唐渡口。这个半岛突出在本州西北尖端,不在濑户内海。唐朝武周年代,李朝宗族和很多官民逃亡ri本,就是顺着海流漂到这里登陆,故名唐渡口。
空海解释道:空舻舟是没有橹的船。如果杨贵妃真的乘坐空舻舟漂过大海,就只能漂流到这里。现在海面上就有很多从大唐国和新罗国漂来的垃圾,可以为证。
王孝廉心中暗想,以大唐命名的这个历史久远的渡口,也许真能为杨贵妃在此登陆提供可能的证明。
在通往山口县久津村的路边上有一个醒目的路标:杨贵妃故里。在路标不远处,有几位老年人在阳光下聊天。
空海走上前去行礼,问道:请问杨贵妃的故里究竟在何处?
老者说道:就在前面的津渔港,也叫二尊院。
王孝廉和空海来到津渔港二尊院,原来是个寺庙,殿上供奉着两尊玉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空海向二尊院长老慧学说明来意。慧学点点头,从密室中拿出两本兰布面油麻纸的书,放在空海面前,示意请翻阅。
王孝廉急不可待地翻开麻纸书,那里面记载的是二尊院建院以来的大事记。只见第一页上赫然记有这样一段话:天宝十五年七月,贵妃乘空舻舟在久津唐渡口登岸,不久病死。
王孝廉惊问道:这么说杨贵妃到ri本国之后,不久就病逝了,那么她做太真观音的事就根本不存在了?
慧学长老毫无表情,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空海道:如果书上所记是实,这里就该有她的墓地。
慧学长老频频点头,说道:请二位随小僧去看墓地。
津渔港的院中有座三连臂的jing致宝塔,是建在石砌的土台之上的三座五层塔,zhongyng塔高四尺六寸,左侧塔高三尺五寸,右侧塔高三尺二寸。
慧学向那塔指了指,说:这就是杨贵妃墓地。
王孝廉道:这和书上记载互为印证,倒很合理。那么为何要供奉双佛呢?
慧学长老道: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大唐玄宗皇帝曾派方士出海寻找杨贵妃。在久津找到杨贵妃后,方士将唐玄宗所赠的二尊玉佛像交给了她,杨贵妃则赠玉簪作为答礼。方士走后,杨贵妃把二尊玉佛供奉起来,就有了这座二尊院。
王孝廉道:这就不对了。从马嵬坡兵变,到平定安史之乱,中间有七八年时间,这和书上所记不久病死就不相符了。
慧学长老又摆出一付毫无表情的神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空海道:不久病死只是诸般传说之一。我还收集到另外的传说。一是说杨贵妃到达ri本后,受到孝谦女天皇的热情接待,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ri本都城迁平安京即京都时,她又随至京都,后来病逝在京都。二是说杨贵妃成了孝谦天皇的政治盟友,协助平定内乱,在宫廷里生活了很多年,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并与大唐太上皇李隆基有音信相通。三是说杨贵妃原是ri本的热田大明女神,安史之乱后,她又回到了名古屋的热田神社。如果杨贵妃到达久津之后至少又活了七八年,那就有可能离开久津,去过奈良、名古屋和京都。
王孝廉道:不管有多少种传说,我都要一个一个去核实。
在神奈川县金泽称名寺内,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使用过的玻璃帘子。据寺中长老说,原来还相当美丽,现在已腐蚀了。在名古屋热田,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当年居住过的蓬莱宫,已经改称热田神社。据社长说,白江口战役之后,ri本人非常惧怕大唐军队来攻打ri本国。杨贵妃原本是ri本国的热田大明女神,为了不让大唐帝国发兵攻打ri本,她化作美女前去消磨大唐玄宗皇帝的斗志。安史之乱后,她见大唐陷于动乱,不可能来攻打ri本国,又回到了热田神社。而在荻町长寿寺,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的另一座墓地和塑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