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新国王痴迷闯海(1 / 2)
三位相国两位王子扶着和王大异震的灵柩回上京。他们表面上都在为和王的突然逝世而悲伤,其实心中早已不再关心灵车上的先王了。他们必须向前看,都不约而同地把心思投向在上京监国的副王大虔晃。副王大虔晃和和王大异震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还没有出生时就被祖父大仁秀预立为大异震的副王,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天生副王。可是他自己却对王位毫无兴趣。在给兄长做副王的二十七年里,他很少主动参与朝政。这让他的老师大内相乌海光感到非常不安,经常劝导他主动关心朝政。
乌海光道:副王是王储,要主动为国王分忧,否则难以树立威信,将来如何治国?。
大虔晃却满不在乎地说道:和王的继承人原本就不该是我,我有没有威信也无关紧要。
现在和王驾崩了,不管大虔晃想不想当国王,愿不愿意当国王,都必须按照王权继承制度接过国王宝器,担当起统治国家的重任。这年九月,大虔晃按制登基,称渤海国安王,改元正永。百官各司原职,一切都很平静。可是三位相国却督促安王早立副王。
大内相朱承明奏道:大唐皇帝历来册封渤海国王,都要同时册封副王为桂娄郡王。请基下早立副王,以便同时向大唐皇帝讨封。
安王道:孤王还没有想好立谁来做副王。此事暂缓。
安王大虔晃有两个王子,都已成年,并不是后继无人,为什么却不肯册立副王呢?原来,安王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觉得渤海国王权继承制度很混乱。他不能理解祖父大仁秀为什么要预立没有出世的次孙为副王。他觉得祖父的王位可以由长孙大异震来继承,也可以由次子大多英来继承。既然是选择了长孙大异震,就应该让大异震来决定谁来做他的副王,而不应该预立大多英的儿子来做大震的副王。现在yin差阳错,王权落到自己手上了,就要乘机把这混乱的王绪理顺一下。
安王既然想整顿王绪,有资格做副王的人就不止是他的两个儿子了,还要包括和王大异震的四个儿子。两个王子是大延广和大庭俊,四个王侄是大明俊,大孝真,大昌辉,大文萼。这六个人都曾经以渤海国王子身份到长安朝贡过或入侍过,都是出类拔萃的青年,立哪一个做副王都是可以的。可是安王却感到很难决定。如果立长子大延广,顺理成章,可是王绪的混乱却仍然在延续;如果立长侄大明俊,还权于和王之子,合情合理,可是立侄不立子,又会造成新的混乱。安王一时难决,索xing就拖延下来。
渤海国换了新国王,五京十五府的都督都来祝贺,邻国使节和民间大户也纷纷来贺。在向安王大虔晃表示祝贺的人群中间,有一位横行东海数十年的李海神。他姓李名延孝,本是渤海国南海府人氏,现在却是往来于大唐国、渤海国、新罗国、ri本国之间的海上巨商,不仅拥有渤海国的关防文书,还怀揣着大唐国和ri本国的关防文书,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国藉。他手下有一支庞大的航海船队,包揽了四国之间海上通商运输业的所有大宗生意,被人称为李海神。
李海神来到上京,向安王大虔晃献上三件奇物,即天竺国的贝多树拄杖、岭南的斑藤拄杖、番禺的琉璃瓶子。这三样奇物本是李海神要送到ri本国献给文德天皇的贺寿礼品,可是船到东海上却遭遇风暴,不得不改航来到南海府。到了南海府,就听说渤海国新王登基。李海神心想,我是海上游商,对各国的当权者都要恭敬维护,现在已经错过了ri本国天皇的寿诞庆典,就不能再错过渤海国新王的登基庆典。于是他急匆匆赶到上京来献礼。
安王大虔晃早就听说过李海神的大名,立即召见。大虔晃是北极探险家,李延孝是东海弄cho儿,两人都有超凡脱俗的豪爽气质和不畏艰险的意志,相见之后,深感似曾相识,相见恨晚,谈话十分投机。李海神在不经意间向安王讲了两个海上故事,本是说者无心,却不料听者有意,就引出了许多波折。
第一个故事是狗民国。在东方汪洋大海上,距离海岸二万一千里之遥,有一个海上王国,方圆三千里,叫做狗民国。相传狗民国本是上古帝王高辛氏的女婿国。高辛氏称帝时,西北方犬戎民作乱,殃及河洛。高辛帝有诏曰,谁能为朕讨平犬戎,便以公主相配。高辛帝的公主海若是绝代美人,天下英雄争相求婚,却一直未嫁。当时猎狗般护正蹲在帝王身边,听到这道诏命,立即奔腾而去,与犬戎大战百ri,终于斩乱贼之首来献。高辛帝见立功的般护是条猎狗,岂能让海若公主嫁给它,就把般护封做狗民国国王,把他远远地打发到大海上去了。不料海若公主却不肯承担背信弃婚的恶名,竟不惧惊涛骇浪,投奔到狗民国做了般护的王妃。从此,狗民国生男皆为狗,生女皆为美女。
第二个故事是终北国。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次迷失了方向,来到极北方一个叫终北国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无风无雨,无雨无雪,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不毛之地,没有花草鸟兽虫鱼,四方都是平原,周边有山岭为界。在终北国的zhongyng有座高山,山名叫壶领,状若瓶甑,顶端有洞口,泉水ri夜涌出,那味道是特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