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崔礼光辽河历险(1 / 3)
这天大昭顺被刘玄英的疯颠行为弄得心神不定,晚上在宾馆中久久不能入眠,就把那枚铜钱拿出来玩耍。那枚铜钱被烛光映照,现出离奇形象,那只金se蛤蟆的眼睛在眨动,仔细一看,那蛤蟆竟然是三条腿。大昭顺又惊又喜,不禁欢叫起来。
崔礼光被他吵醒了,问道:殿下怎么还不睡,半夜三更叫什么?
大昭顺问道:你说世上有三条腿的哈蟆吗?
崔礼光道:三条腿的哈蟆是金蟾,是仙山神物,世上怎么会有?
大昭顺道:原来是仙不是妖。这我就放心了。
刘玄英此时正在走向终南山的路上。那两个铜钱累卵的道士是上八神仙中的两位仙人,一个是汉钟离,一个是吕洞宾。刘玄英回到终南山修道练丹,道号海蟾子,十年丹成,有白气自顶门冲出,化鹤飞升了。后来人们常常见到一个蓬头跣足的道士,头上或肩上蹲着一只三足金蟾,手中拿着一只带叶的鲜桃,出没于关海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嬉笑逗人乐,把金蟾吐出来的铜钱随手散发与人。人们都叫他刘海蟾,又称刘海,就是得道之后的渤海人刘玄英。据说他肩上那只三条腿的金se蛤蟆,是在安徽凤阳县城西北隅一口井中钓出来的。那口井中水量充沛,却从来听不到蛙声,千载不变,至今依然,成为凤阳县里一处名胜。
渤海国使节大昭顺和崔礼光,在幽州等了十天,得不刘玄英任何息信,在幽州已经无事可做,就要启程归国。这天来向韩延徽告别,却见韩延徽一脸愁苦之状。
韩延徽道:说来真是不可思议,刘大人真的失踪了!
崔礼光道:道士累卵是危在旦夕之意,难道刘大人会有危难吗?
韩延徽道:他一直是想学道的,也许真的不会回来了。他一走了之,却让我感到失落。
崔礼光道:我也深感遗憾。原本指望刘大人来推动幽燕和渤海结盟,现在他却走了。
韩延徽道:其实他对刘守光很失望,一直想要离开幽州,却又不知该往何处去。看来我也要离开幽州了。
崔礼光道:难道韩大人也要和刘大人一起去学道吗?
韩延徽道:那倒不会。我只想施展平生抱负,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事业。道士不是说我能当宰相吗?他说得很对。我确实想当宰相,所以我也要离开幽州。
崔礼光道:如果韩大人做了大梁国的宰相,可别忘了多多关照渤海国。
韩延微道:你们刚从汴梁归来,难道没有发现朱晃是个成不了大事的jin邪小人吗?汴梁我是不会去的。
大昭顺这时又突然插话道:朱晃是一头大公猪。刘守光是一只大白狼。
崔礼光道:殿下不要乱说话。
韩延徽笑道:他说得不错。朱晃是一头蠢猪,刘守光是一只恶狼。我和王子是英雄所见略同。
渤海国使节踏上归途。这天过了辽河,踏上了渤海国土地,焦灼不安的心情才算得到缓解。可是,正行之际,突然被一队骑兵拦住,不由分说就要拿绳子来捆。
崔礼光问道:你们是渤海人吗,是谁的部下?
骑兵头领道:老子是左熊卫大将军大审理麾下的骑马兵都尉,专门捉拿你们这些契丹密探。
崔礼光道:我是渤海国使臣,同行的是渤海国副王殿下。你们不许动手动脚,赶快送我们去见大审理将军。
都尉仔细查验之后,确认这二人是出使的王子和大臣,就护送到中军大营来。大营中的统帅出来迎接。崔礼光一看,果然是左熊卫大将军大审理,这才放下心来。
崔礼光问道:你的大营不是在夫余府吗,为何移师到这里来了?
大审理道:只因契丹人犯境,基下命我来这里驻防。
崔礼光道:百年以来,以辽河为界,双方相安无事,怎么突然又生事端?
大审理道:都是新罗难民惹的祸。有个叫张秀实的新罗人跑到契丹国去了。他回来扇动新罗难民外逃,不仅是外逃,还劫走村中牛羊,十分可恶。
崔礼光道:原来是刁民闹事。让你左熊卫来防,是不是小题大作了?
大审理道:张秀实频繁来扰,祸及沿河三县五十余村,不象是刁民所为,只怕是契丹新王耶律阿保机有意挑起事端。
二人正在中军帐中说话,忽的亲兵来报:契丹人袭击布多县,气焰十分嚣张。
大审理道:请崔大人看护王子殿下,本帅要去出战。
大审理当即率兵出战。他带着一千轻骑赶到布多县,正有五百余名匪徒在劫掠县城。渤海国骑兵与匪徒展开激战。匪徒不敢恋战,纷纷向河西逃窜。大审理追击到河边,活捉了两个匪徒,收兵回营。
崔礼光问道:又是张秀实来so扰吗?
大审理道:那些匪徒都是乘马而来,马匹整齐,鞍具相同,绝不是刁民自发组成的队伍。捉到两个俘虏,请崔大人和我一起来审问。
那两个俘虏被押到帐上,不等发问,就主动招道:我们是迭剌部的勇士,是奉了夷离堇的命令来征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