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二 鬼子偷渡(2 / 3)

加入书签

大海的话说就是骗死人不偿命的那种,以往混杆子的时候很是有些老江湖被他的外貌所迷惑。

后来参加了被胡大海一番大道理就带着一百十个弟兄参加了新180师,被直接委任为连长,很是出了些风头。

本来这次也是一样啊,他本来可以轻轻松松的用手上的少量火炮和一个连的骑兵让对方知难而退,这个时候日本人只是想在古宋河河面上迅速架设浮桥,一般是不会和中国军队缠战的。

可是这样一来,日军的工兵必然要马上转移到了其它地段架设浮桥的古宋河长达十几公里的上游,鬼子又有大量的汽车可以到处乱跑,就算是以骑兵撒网似的搜索也是防不胜防。

只有在新180师的其他部队全面回防到位在各个河段的兵力布置完成之后,中国军队才能抵御的了日军的在古宋河河面上的这种见缝插针似的游击搭桥行动。

日本人在架桥铺路搞工程上还是有一套的,浮桥的进度还是很快的。加上架桥的日军工兵人手充足,足足有两个中队。只又过了十分钟浮桥就已经粗具规模了,只要再给他们十几分钟这伙鬼子就能桥修过东岸来。

“连长有新情况。”一个负责观察的班长向蒋大炮报告道。

顺着这个班长的指引,蒋大炮看到河面上有两个皮划子和五艘木船向这面划了过来。蒋大炮一看就知道,鬼子的目的定是要在西岸先建立桥头堡,这也是工兵在架设浮桥时的一般工作程序倒是不足为奇,关键是这股日本人有多少,自己手上这个连的骑兵能够对付的了这些鬼子吗!

正在这个时候,被一个传令兵找到的也在附近警戒两个排的骑兵已经赶到了这里。

手上的实力增加了差不多一半,这就让蒋大炮的胆气壮了不少的同时也促使他暗自下定赌一把的决心。

在衡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时,他的军官们有没有冒险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黄佳俊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在屡次击败日军的战绩的激励下,新180师的上上下下的军官在作战指挥时赌性都很足,心气也很高。

也许别人看来这是一支部队不成熟的表现,可黄佳俊对自己的部队能有这种朝气蓬勃的面貌还是很自豪的。在黄佳俊看来抗战时代的中国军队之所以在战场上屡战屡败,除了武器装备和部队训练等其它客观因素之外,在中国军队那种事事算计的成熟形部队太多了也是一个很重要地原因。

部队主官既有这个心意,那部下们在作战自然越来越主动。蒋大炮本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土匪出身,现在能有这样的胆量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几分钟后,日军所乘坐的二只皮划子五只小木船就上了岸,在上岸的这七八十个鬼子的配合下,浮桥的架设迅速进一步加快,眼看就要修通了。

随着蒋大炮手上的驳壳枪打出一个漂亮的连发,中国军队的的枪声响成一片,西岸上的日本人纷纷倒地。紧接着近一百名骑兵趁机向残存的日本人冲去,那八九十把马刀在日本人的头上挥舞劈刺着,一下子就把这几十个日军的生命收割得七七八八的,只剩下三十个左右的日军抱成团在拼死抵抗。

在这些骑兵消灭先期上岸的日军的同时,蒋大炮带来的那两具掷弹筒和一门小炮也把正在河面上架设浮桥的日本人打得死伤惨重。

这场战斗竟是进行的出乎意料的顺利,在蒋大炮看来下面只要再来几炮把浮桥中间炸断就成了,眼看胜利在望一向颇有城府的蒋大炮脸上也露出的一丝笑容。

可惜高兴得未免有些过早了,

正在大家都认为将要大功告成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枪炮声从中国军队的背后响起。这阵枪炮首先就打掉了蒋大炮寄以重望的那几门掷弹筒和迫击炮并把做为预备队的一个排的骑兵也给打倒了大半,随后又扫在了正在与日军拼杀的骑兵群里,密集的弹雨打得骑兵人仰马翻顿时大乱。

“撤!”腿上也被打中了一枪的蒋大炮顾不上包扎自腿上正在向外冒血的伤口,大声喊道。

从后面扑上来的日军的火力密度上判断最少有一个完整的中队,这么多的日军已经不是自己手上的这点兵力能够挡得住的了,再不走就只能让人家里应外和的包了饺子。

从后面打了骑兵一记闷棍的日军并不多,也就是个把中队两三百人。这股日军在赶走蒋大炮所部的骑兵之后,并没有进行注定会没有什么收获的追击。而是在一个少佐的指挥下去帮助剩下的工兵搭设浮桥,很快东岸的日军的一个的步兵大队就跨河而来,在东岸建立了强有力的桥头堡。

二十七日下午二时许,日军第三十旅团主力用兵分两路一路搭设浮,另一以一个中队泅渡,两路之间相互策应的办法白天强渡古宋河成功。

黄佳俊在得知鬼子在假设浮桥的消息后,马上命令严忠武带领快速纵队前往堵截,务必不让鬼子能够在西岸轻易立足。同时命令骑兵也向那里集结,自己也带着师部警卫营向哪里前进。

黄佳俊很清楚如果让三十三旅团在西岸站住了脚,面对有强大装甲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