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一 出访途中(2 / 3)
治家们还恩赐了那些温饱都无法保证地缅甸妇女选举与被选举地“神圣人权”,并不惜以一位缅籍女性议员的“走马上任”。来扩大此一“德政”地影响。尽管,英国人自认为自己已把“一视同仁”地姿势做到了“天衣无缝”地地步,可只要你以旁观者的身份,稍一用心观察,马上就会发现英国人玩地这些个花样到处都是破绽。
是否在当地征兵,被国际公认为殖民地是不是稳固的一个的重要识别标准。而兵力不足的英国人却宁愿千里迢迢的从印度调来锡克族士兵维持缅甸的“秩序”,也不敢给那些穿着“笼基”筒裙的当地男人以为大英帝国而战的“荣誉”。非但如此。就连最受英国殖民当局“信任”的缅籍警察的手枪的枪膛里。也被硬性规定永远只能有两颗子弹。对此,英国官方公开的说法是。这是为了减少训练不足的警员误伤平民的可能性。与这种连鬼都哄不了的借口相比。仰光警察局的英籍局长曾在私下里就此做过的一番堪称精辟的述论。无疑要来得真实可信的多“给那些“缅猪”两颗子弹就足够了,在抓捕人犯时。他们可以一颗用来鸣枪示警,一颗用来击倒目标吗!你们不要给他们骗了,别看这些人平时是那样的温顺驯服,可你只要给他们每人五颗子弹,缅甸省马上就会变成一八五七年的印度(那年印度爆发一场有十分之一的印度人参加的大起义,起义了持续整整两年)。”明了了这些,也就明了了,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是多么的“深得人心、固若金汤”了。
黄佳俊这次带来了八名狼牙队员,负责保卫,当然军统的沈处长也是随行人员,毕竟蒋夫人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
黄佳俊在自己的房间里听沈处长的汇报:“这里不但有英国的特工,外围还有我们的人,最里面就是随团的保卫力量。可说是万无一失。。。。。。”
“逸夫,这些我相信没有问题。那么夫人的船是怎么安排的?”黄佳俊微微点头。
“明天,夫人就从这里直接到码头登船。船是一艘从美国由华人租来的豪华游艇,当然这艘船上的水手,已经全部由先期到这里的我国海军官兵接替。就在现在我们的人还在对游艇进行最后的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沈处长说的很有信心,“从这里出发到澳大利亚由英国舰队护航,从澳大利亚开始就由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护航直接航向檀香山。在那里休整和补给后,在航向旧金山,这就是整个的航程安排。”
“嗯,做得很好。就这样安排,但是我在这里提一个要求。”黄佳俊严肃的说,“告诉下面的人给我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以防日本人搞破坏。要是在这里面出了什么岔子。我想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沈处长在黄佳俊的威压下,当然也是内心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立即立正:“是!我马上下去安排!”
沈处长退出房门,黄佳俊也跟着走出来,向蒋夫人的房间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卫士向黄佳俊低声说道:“将军,夫人正在接见美国领事。”
身为北爱尔兰裔移民后代的乔治?威尔斯,出生于一个铁杆共和党人世家,他从小就从当选过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的祖父那里,继承了威尔斯家族的传统信念,恨该死的英国佬和踢毛驴佬的屁股(以驴为象征为美国民主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威尔斯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党人,并一直是党内孤立主义派别的中坚分子。
可命运却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年前,在国务院某一个政策研究室任职的威尔斯先生在事先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知他已被任命为美国驻仰光领事。事至今日,威尔斯仍固执的认为,把赶到仰光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来,是他那些驴子同事们共同策划的一场卑鄙的阴谋,是对他的政治主张和民族感情的嘲弄。
可事情即已发生,牢骚、抱怨甚至是愤怒,都只能是于事无补。彷徨了一两个月后,恢复了理智的威尔斯只能正视现实,若是不能在领事的任上干出得名堂来,那自己的政治生涯很可能就会划上一个并不满圆的句话。而对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威尔斯而言,这种结局无疑是他所绝不能接受的。
而这次蒋夫人的访美毫无疑问就将是一个重大的外交事宜,所以威尔斯领事很是用心,不但与英国当局联系,更是与中国驻仰光领事馆紧密合作,还向华盛顿发电报要求派出强大的海军舰队为夫人保驾护航。
威尔斯在中国驻仰光领事陆清源的陪同下,来到蒋夫人的会客厅。在第一眼看到蒋夫人的时候,威尔斯就被夫人的风度所吸引。
“夫人,我想我国的人民夫人的来访充满了期待。这次访问必将掀开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新篇章。而我有幸参与到这个伟大历史事件当中,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威尔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外交词汇。
蒋夫人刚刚才接见了仰光的华界代表,虽说有点疲倦,但是整个人看起来是神采奕奕。
“我非常荣幸的能够接到母校的邀请,当然也非常荣幸的认识威尔斯领事,从你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美国人民的热情和友谊。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到过美国,我非常想念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