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此消彼长(2 / 2)

加入书签

分立宪派也对他不抱希望。革命党人曾打算火烧总督府,发动起义,虽然因为极偶然的原因失败,但已将赵尔丰吓了个半死。内外交困下,他与蒲殿俊、罗伦等妥协,以谈判的方式实现成都和全川地独立,内容共二十三条,主要是:四川政权移交谘议局;军队统一交给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指挥;优待旧有军政人员;各地行政官照常办事,不愿留者听其自便;给报馆以言论自由;满、汉、蒙、回一律平等;赵尔丰交出政权后,仍带边兵处理藏边事务,但暂不离成都,以备顾问;保护外人,禁止焚掠等。以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27日,赵尔丰宣布四川地方自治,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

革命党人对于蒲、赵之间的协定内容相当不满,曾在西校场召集民众大会予以公开驳斥,重庆方面在报纸上逐条予以批驳。他们认为,只要赵尔丰继续盘踞成都一天,四川的革命形势就还没有根本好转,重庆方面甚至动了西征的心思,只是因为内部纷争没有成行。

反观成都方面,军政府建立的摇摇欲坠,在妥协基础上接管政权的蒲殿俊毫无行政经验,又没有勇于任事的魄力,副都督朱庆澜是浙江人,在土客籍矛盾很突出的情况下,也不能指挥如意。城中新军与民军杂处,政府中新旧官吏同署办公,互不融洽,少数革命党人在其中也无所作为,新政权极其软弱无力,这一切地一切都预示着成都政权地危机。

赵尔丰、赵尔巽两兄弟同为清廷的封疆大吏,地位相似,但目前所处地境遇是不同的:表面上看,前者主动妥协,保留了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后者被革命政府捕获,被关押了起来,似乎遭遇要远远差于前者;但实际上,前者的地位不稳固的,并没有真心支持他的人,后者就不同了,秦时竹因为赵尔巽有栽培之恩,又考虑到安抚旧有官员,无论如何能保证他的身家性命。

事实也是如此,在辽宁军政府内部的会议上,秦时竹不止一次的表态,“其一,赵尔巽虽然不赞同革命,但也没有强烈反对革命,杀之无益;其二,赵督东多年,政绩颇佳,个人贪污舞弊甚微,杀之无名;其三,倘若赵不杀,其他大小官员必然知道自己无性命之虞,不会强烈反抗新政权,有利于社会稳定;其四,不仅赵不能杀,其他官员只要不反抗,也一律不杀,也不强迫他们剪辫子。”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也有少数革命党持不同意见。陈其美攻击东北方面“伪装革命,实际是投机分子”就是针对这个事情来的。

由于黄兴已经离去,28日黎元洪在军政府召集会议,讨论坚守武昌和总司令人选问题。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决定:战时总司令一职由蒋翊武代理,吴兆麟为总参谋长;司令部设于洪山宝通寺;将沿江划分为三个防区,海军在附近巡弋,掩护武昌。与此同时,黎元洪致电各省都督,说明武昌危在旦夕,要求各都督“迅拔老练之兵,携带枪弹,……星夜来鄂援助”。

东北方面自然也接到了电报,秘书长左雨农不敢怠慢,立刻报告了秦时竹,并通知政府各要员立即开会,由于涉及到军事方面,夏海强等部队高级军官也出席会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