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争夺凤钺几人回(2 / 2)
史戒行发怒:“我力战二场,终获宝剑,谁料半路上却杀出你这么个死臭虫,见你年纪大了,不想伤你,赶快乖乖把剑送来,饶你不死,要不然我这金枪下可不留活口!”
葛洪怒道:“小子,你有眼无珠,不识得你爷爷我,还敢在这大放厥词,想我刚入江湖时,你还在苦练呢!”哈哈,史戒行气青了脸,双拳紧握,集神贯注于葛洪,怒视。
周围一点风声居然也听不见,台下的观众只希望这二人早点打起来,那么他们就有好戏看了,说不定回去还能给其他人炫耀呢!
但见史戒行左腿渐滑至五尺,握拳化单掌,似闪电般向葛洪劈去,这一劈如泰山压顶,排山倒海之势尽显掌中。
葛洪也不懈怠,跑起双掌一接,只见旁边的灯笼、挂饰皆已破碎,足见二人内力之高,真是遇见了敌手。这仗恐怕打起来要比前面两场更为艰难,葛洪与史戒行对掌之后,开始了脚上的对博。
葛洪遂一转身,身子侧斜,双脚并拢,成交织状向对面的史戒行袭来,这一招式更具横扫千军之势,竟被他使得淋漓尽致。
史戒行先是用双手接招,极力阻碍葛洪的招式,但还是不敌,边接边退,最终退到了擂台的边缘,见势不好,又急促一跃,掠过葛洪的头顶,宛立台中央。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的枪已回到手中,这下可如鱼得水了,但葛红并没有丝毫的畏惧,沉着应战,开始了他的整套拳法,这套拳法是他十年来自创的,以刚劲见长,以威武为宗,以霸道取胜,史戒行还是使出他的史家十八枪,葛洪一招一式迎接史戒行的枪法;
伦的越来越快,终不离套法。而葛洪一会儿忽掌、忽指、忽拳、忽脚、忽腿、忽手,变化无常,最终以一招‘神佛出洞’击败了史戒行,遂夺剑而去。
众人皆叹息:“剑岂能让这种人拿去!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呀!”戚庄主亦气愤发誓道:“我誓要夺回宝剑,还武林一个交代!”回到庄里,庄主吩咐:“你们尽快去查明宝剑的下落!”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宝剑的归属之际,却来了此人,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湖凶险?大家都知道宝剑落在史戒行的手中总比在葛洪手中要好百倍,因为不管怎讲,史戒行终是中原武林人,而葛洪确是塞外之人,与江湖相抵。
葛洪携剑住在了一家不大的客栈,却很隐蔽。那日激战,葛洪虽已取胜,然而却伤了元气,所以必须找到一家安静的僻远的地方。葛洪住的是上房,二楼有三间房,他住在最左边靠路且视野辽阔的一间。
房间虽不大,但却干净。屋中有一圆桌,椅子四张,不过这时看来有点寂寞了。葛洪将宝剑轻轻放在桌子上,不舍的注视,不停的抚摸,还时不时拿别的剑比划,心中只有一个字:‘美’,不愧为天下绝器,武林至宝,不愧为戚庄主所铸。
突然房门响了:“谁?”葛洪急促而短暂的问道:“我是店小二,大爷刚才吩咐的热水来了。”葛洪收起宝剑,道:“进来吧!”小二小心翼翼的将一盆热水端了进来,看都没敢看葛洪一眼,便已退出。
这时葛洪才静下心来,坐在床上,解开早已湿臭的履革,味道虽然没有那么重,但毕竟马不停蹄的从山上下来,脚早已磨出了水泡,双脚慢慢地放在水中,感觉舒服极了,从来没过的感觉,顿时已令他忘记了身边的宝剑。
人生往往也是这样,要懂得及时行乐,就像李白诗中所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若时时刻刻都能像葛洪这样舒舒服服一时,又何必费力与他人争夺呢!**,还是**,人的**就像一个无底洞,得到了彼,还想得到此;得到了财富,还想要名利;得到了名利,还想要女人,何时才是尽头?
大英雄,幸福的人定会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所以才是真正的无时无刻不在享福。不会生活的人或者生活不如意的人往往整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始终没有留意身边一切美好事物,整日尽想着怎样升官发财,生意似火?却不怎么想着怎样去为百姓谋福、为武林的和平繁荣出力?这便是君子与庸人的区别了。
↑返回顶部↑